全市首發!“曹楊立法民意直通車”網絡平台發布,以數智賦能構建24小時“不打烊”的民意徵集網絡
  • 新華網無人機
信息

分享至手機

全市首發!“曹楊立法民意直通車”網絡平台發布,以數智賦能構建24小時“不打烊”的民意徵集網絡

2025-07-03 08:40:18 來源:新華網

  

  如何推動民主立法參與更廣泛、更便捷、更高效?7月2日,“曹楊立法民意直通車”網絡平台正式發布,以微信小程序為載體,探索網上立法&&點建設,構建更加高效暢通的民意收集渠道。作為市人大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十大行動”之一,這片新中國第一個工人新村的紅色沃土,再度成為數字化賦能民主實踐的“試驗田”,為超大城市探索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提供了鮮活樣本。

  “掌心”便捷交互,立法參與“觸手可及”

  “沒想到我在線上提交的關於優化《上海市發展規劃條例(草案)》的建議,這麼快就被採納了!”楊磊舉着手機,在“曹楊立法民意直通車”小程序上反復確認這條喜訊。

  

  作為曹楊新村街道基層立法&&點南梅園居民區信息採集點的一名採集員,兩個月前,楊磊參與了“曹楊立法民意直通車”小程序試運行期間的線上立法徵詢,對《上海市發展規劃條例(草案)》第二十一條提出了建議,希望增加“編制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應當徵求相關領域專業機構的意見和建議”等相關內容。不久,這條建議就搭乘“直通車”駛向了專業立法機關並被納入《上海市發展規劃條例(草案)》相關細則的修訂中。她十分感慨:“我先前也多次參與基層立法徵詢工作,如今開放了線上小程序平台,動動手指就能夠提建議,真方便!”

  此次“曹楊立法民意直通車”小程序的試點探索,是貫徹落實市人大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十大行動”的重要舉措。今年以來,在市人大法工委的指導下,普陀區人大“先行先試”支持曹楊基層立法&&點打造“立法民意直通車”網絡平台。普陀區人大常委會主任談上偉&&,作為基層立法&&點提質增效的重要內容,普陀區成立由區人大法制委、曹楊新村街道人大工委和專家組成的工作專班,先後召開群眾意見座談會、專家論證會,聽取各方意見,在原來線下立法&&點工作基礎上,構建線上立法徵集與執法監督全鏈數字化閉環,實現立法民意常態化徵集。將前端應用場景與後&駕駛艙相聯通,實現手機端一鍵式便捷操作、個性化精準參與、多形式激勵推廣。同時,將“我要約代表”小程序納入“直通車”平台,加強區人大信息化項目整合,拓展代表&&群眾、聽取民情、服務民生的網絡渠道,切實為提升人大立法參與和監督質效、代表履職效能提供有力的數字智能支撐。

  24小時“不打烊”,架起民意與立法間的“智慧立交橋”

  在居民踴躍參與民主立法的背後,是“直通車”從“指尖”到“雲端”的高效運轉。作為街道擴大立法徵詢覆蓋面、提升立法建言質量的創新載體,“曹楊立法民意直通車”微信小程序依託數字賦能,有效架起民意與立法間的“智慧立交橋”——

  個性定制,打造民主參與的“流量”高地。在平台中設置身份標籤和興趣標籤,結合大數據分析,實現相關立法徵詢、政策解讀和調研活動的個性化精準推送;增設“我要約代表”功能模塊,用戶可以與預約代表進行線上對話或線下交流,實現更加靈活便捷的代表&&方式;用戶參與立法徵詢均可獲得相應積分,並可用於兌換社區食堂餐券、文化活動體驗券等實用福利。“‘直通車’平台試運行以來,已開展2部法規草案的線上立法徵詢,吸引超5000人次參與,較傳統線下模式,參與率提升了近3倍。”曹楊新村街道黨工委書記、人大工委主任許春輝介紹道。

  信息支撐,形成立法建言的“質量”高地。縱向貫通“區-街道-社區”三級體系,建立“24小時響應”機制,實現“民意上傳-政策下達”的高效閉環;橫向聯動人大代表、律師事務所、行業協會等20多家單位,組建“雲端智囊團”,為群眾意見提供專業論證。同時新增“執法監督”模塊,並同步加強“直通車”平台與基層實踐站點、代表聯絡站點、營商環境監測站的協同運作。“直通車”平台試運行以來,已有155條高質量建議上報市人大,其中12條被直接納入《上海市發展規劃條例(草案)》修訂中。

  雙向賦能,構建社區治理的“能量”高地。後&設計“數據駕駛艙”,實時更新顯示參與人次、提交人次、意見總數等,以數據的匯聚分析實現輔助決策。對被採納的優質建議提出者賦予其參與後續立法調研、監督執法等優先權,讓群眾真正成為民主法治建設的“主角”,變身治理“當家人”。

  這一24小時“不打烊”的立法參與方式有效打破時空壁壘,午休的白領、帶娃的寶媽、夜間值班的保安,任何“靈光一現”的“金點子”,都能在“曹楊立法民意直通車”中“一鍵直達”,有效打通民意徵集的“最後一公里”,將立法參與融入日常生活場景。華東師範大學特聘教授陸曉棟對該網絡平台建設和深化試點工作點評道:“‘曹楊立法民意直通車’通過發揮線上平台的優勢,建立‘24小時不打烊’的民意溝通平台,擴大了立法意見採集的‘朋友圈’,提升了社區群眾參與立法的活躍度和積極性,為公眾參與立法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建議在全市面上推廣。”

  紅色沃土,緣何又成數字化賦能民主實踐的“試驗田”

  曹楊又成“試驗田”,深厚的基層民主實踐積澱和銳意創新的數字化治理探索奠定了堅實基底。

  

  自2020年掛牌市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點以來,曹楊新村街道基層立法&&點深耕線下陣地建設,基層民主實踐成果豐碩——5年來,已在全區建立了50多個線下立法信息採集點,有效拓展立法參與的社會覆蓋面;通過與同濟大學、大成律師事務所等單位合作,充分發揮法律專業人員在法規草案解讀和立法意見整理上的支撐作用,有效解決“法言語言”和“群言語言”的雙向轉化難題;通過設置榮譽墻,頒發“立法直通車”護照、榮譽證書、榮譽獎盃等激勵措施,有效提升了立法參與者的榮譽感、成就感、獲得感。5年來,已參與103部法律法規草案(法律7部、地方性法規96部)的立法徵詢,提出意見和建議2793條,被採納365條,有效推動更多群眾智慧運用到城市規劃、城市更新、“一老一小”、無障礙環境打造等城區建設發展的各個環節。期間,曹楊新村街道基層立法&&點接待了10多個國家、全國20多個省市的200余批次考察團,有效打造了基層民主實踐的“展示窗”。

  在以數字化轉型推動區域新質發展上,曹楊新村街道始終“走在前、試在先”,早在掛牌市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點之初就在全市率先推出了立法參與小程序,“嘗鮮”立法徵詢、民意徵集的新方式。期間接連在上海量子城市時空智能創新建設首批先導應用場景“美好生活掌中寶”曹楊場景(1.0版)中開闢“聽我一言”百姓心聲提交通道,在全市首創的“楓和暖楊·解紛中心”線上“雲”平台開放24小時接待通道,依託“掌心”交互工具,推出一系列數字化治理舉措持續激活群眾線上參與積極性。今年,街道在市、區人大的指導支持下,創新探索數字化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新路徑,打造“立法民意直通車”網絡平台,有效推動立法&&點從“傳統型”向“數字型”迭代,構建起了24小時“不打烊”的民意徵集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渠道更加暢通、氛圍愈加濃厚、成效倍加顯現。

  從“線下站點”到“雲端樞紐”,曹楊“立法民意直通車”始終堅持行駛在“以人民為中心的軌道上。未來,曹楊新村街道將錨定“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最佳實踐地”目標,持續擦亮這張彰顯上海民主法治建設的“基層名片”,讓數字賦能的民主實踐在曹楊這片紅色沃土上結出更豐碩的果實。

[責任編輯: 史依靈]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