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鎮直通車|挂圖作戰法PLUS!宜川這裡的“十色表”讓社區治理更“出彩”
走進普陀區宜川路街道香溢花城居委會,白墻上密集排布的信息圖表引人駐足:2113戶家庭、6000餘人的房屋性質、人群特徵、聯絡方式等十類信息,被賦予不同色塊標注在每棟每戶上。這張被稱為“十色表”的治理圖譜,正是宜川路街道“丈量工作法”中“挂圖作戰法”的具象呈現。作為該街道在25個居民區已全面推行的核心治理工具,其側方的標語已道破精髓:“社區治理要像繡花針一樣精細”。
十色表工作法:從數據到溫度的治理躍升
與普通&賬不同,十色表的精髓在於“動態”與“穿透”。在這幅大型“治理信息圖”上,既能一眼鎖定獨居老人、殘障家庭等需高頻走訪的群體,又能精準對接黨員、退役軍人等治理資源。不僅如此,信息每季度更新一次——哪戶添了新生命,哪家換了租客,統統一目了然。“數據不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服務的路標。”香溢花城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李桂娣説。
十色表的精細化運營,生動實踐了宜川路街道“用腳丈量社情、用心丈量民意”的理念。通過不斷優化“密、議、走、融、聯”工作機制,香溢花城居民區將治理理念轉化為具體行動。李桂娣回憶,十色表最初僅以四色區分房屋性質,後逐步擴展至六色,最終形成覆蓋多維度信息的十色體系。這一過程中,社工通過逐戶走訪、反復溝通,逐漸贏得居民信任,將零散數據編織成完整的治理圖譜。如今,十色表已實現小區住戶100%覆蓋,成為社區精準化服務的核心樞紐。
信息庫·人才庫·志願者庫:激活社區治理
十色表的真正價值,在於將數據轉化為治理動能。社工走訪時帶着“問題清單”與“資源清單”,既能發現新生兒家庭對接早教政策,也能從閒聊中挖掘能人、達人。
翻開香溢花城的“能人庫”,106號樓的華山醫院醫生定期開設健康講座,為居民答疑解惑;25號樓退休書法老師帶領老幼潑墨揮毫,義賣作品注入社區基金;一位擅長調解的老黨員三年化解40余起鄰里糾紛,讓樓棟實現“零投訴”。這些散落的“珍珠”,被十色表串成了一條“共治項鏈”。
在“能人效應”催化下,社區誕生了“書畫藝術樓”“睦鄰和諧樓”等4個特色樓組。以21號樓為例,原本普通的公共大廳已成為承載社區記憶的活力空間——重陽敬老活動中的歡聲笑語、民警宣講反詐知識的專注面孔、金婚夫婦分享人生智慧的真摯場景,都在這個30平方米的空間裏次第展開。正如李桂娣所言:“樓組建設不是刷墻掛牌,而是讓冷冰冰的樓道長出人情味。”
值得一提的是,十色表為社區注入充足志願力量,將治理觸角延伸至安全末梢。小區內的平安志願者隊伍,每天兩次巡查非機動車庫、地下車庫和樓道,曾及時撲滅建築垃圾堆旁的初起火災;每月開展的消防演練中,居民們熟練操作滅火器,孩子也能準確指出逃生通道。自平安志願者開展以來,社區非機動車充電事故為零,連續三年獲評普陀區“平安小區”。
香溢花城以十色表為依託,編織居民信息庫,並在此基礎上拓展建立人才庫和志願者庫。通過“三庫”的協同運作,激活了社區的“五張網”——在黨組織的引領下,充分發揮社區“三駕馬車”的作用,積極挖掘能人、熱心人組成主心骨力量,發揮主人翁的意識,共同參與社區建設,構建起服務、安全、共治相融合的立體治理網絡。
紅孩兒驛站:治理共同體的“種子計劃”
十色表的一組數據 啟發了香溢花城居民區黨總支的新思路:社區內0-3歲幼兒有362人,0-12歲兒童達850人,年輕家庭佔比超過40%。如何將社區中年輕群體轉化為治理生力軍?“一居一特”項目“紅孩兒驛站”應運而生。
項目啟動之初,招募的20名兒童志願者,通過參與社工職業體驗、節日慰問獨居老人、親子定向賽等活動,逐漸成為社區裏充滿活力的因子。全年開展的20場主題活動,成功吸引106個家庭主動加入,“紅孩兒”也從個體符號升級為跨代際參與的治理品牌。
隨着項目推進,“紅孩兒”們不再只是活動參與者,更成長為社區的改造者。香溢花城以社區閒置空間“旱冰場”為依託,與上海理工實驗學校聯合舉辦社區空間大賽,共徵集到孩子們的30份設計作品。這些作品圍繞停車管理、文明養寵、舊物回收等社區治理難題展開思考,家長們也積極參與討論,引發全年齡段居民的熱烈反響。
李桂娣感悟,社區治理不能盲目組織活動,而要依據居民家庭構成和生活重心,挖掘他們關注的事物與感興趣的話題。“以孩子為切入口,不僅為社區治理注入了鮮活創意,還帶動家長參與,進一步壯大了社區治理力量。”
據介紹,“紅孩兒驛站”將開啟3.0版本建設。持續舉辦空間設計大賽,挖掘社區閒置空間潛力,逐步打造“香溢小鎮”共享街區,讓孩子們的創意落地生根;“紅孩兒廣播站”將聚焦“噪音擾民”“文明養寵”等社區熱點難點問題,拍攝素材並通過“視頻號”等新媒體平台多渠道傳播;整合香溢花城周邊優質企業商鋪資源,共同打造“紅孩兒”陣地,為社區治理提供專業支持,注入更多活力。
眼下,十色表正醞釀新一輪升級——電瓶車管理、寵物信息將被納入,將繼續推動社區治理顆粒度的細化。依託這一治理工具,香溢花城居民區促進“三駕馬車”形成合力,在黨建引領下有效解決小區居民的“急難愁盼”:641&視頻監控設備全面煥新、垃圾箱房升級改造、重新規劃停車位和收費機制……未來,將進一步發揚宜川路街道的“丈量工作法”,貫徹落實“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以“十色表”不斷精細化運營,持續激活社區治理內生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