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鎮直通車|把美育課開進樂器博物館,梧桐樹下藏着“音樂思政密碼”
4月29日,上海音樂學院東方樂器博物館內洋溢着濃厚的藝術氛圍,徐匯區愛菊小學的學生們走進家門口的博物館,在沉浸式的環境中體驗了一堂“音悅梧桐”美育大課堂。本次活動的主題為“金聲玉律頌中華·美育深耕承古韻”,致力於傳遞中華音樂的獨特魅力,激發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

音樂浸潤心靈,美育課堂綻放光彩
在肖陽研究員的引領下,徐匯區愛菊小學的師生們走進了這座充滿歷史底蘊的東方樂器博物館。肖陽不僅是上海音樂學院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東方樂器博物館館長,還是湖南街道“梧桐導師團”的導師,她以其深厚的學識和生動的講解,為孩子們開啟了一場音樂與歷史的對話。

博物館內,三個展廳分別展示了“樂史熠熠 古今相繼”“樂聲嫋嫋 融貫神州”“樂音振振 賡續文脈”三大篇章,通過精選的樂器展品,講述着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以及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的內涵。孩子們近距離觀賞了琴、笛、漁鼓、箏等來自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的樂器,仿佛這些無聲的“時光講解員”正在訴説着千年的故事。

作為全市第一所正式掛牌的藝術教育特色小學,愛菊小學開設了包括鋼琴、弦樂、民樂在內的33個門類校本課程,並組建了17個藝術社團。小雲雀民樂團是其中之一,它成立於1995年,曾獲得多項國家級獎項。活動中,愛菊小學民樂團的學生代表在博物館裏擔任“小小演奏家”,三年級孩子們演奏了他們曾在藝術單項比賽中獲獎的二胡傳統曲目《小花鼓》,東方樂器博物館青年教師褚婉吟用倣唐琵琶演奏了《水鼓子》,用現代琵琶演奏了《送我一支玫瑰花》。上海音樂學院維吾爾族學生薩巴海提·賽買提演唱了中國藝術歌曲《漁翁》(鄭板橋詞、王震亞編配)、經典新疆民歌《阿瓦日古麗》,上海音樂學院研究生陳思夷帶來上音非遺項目之浙派古箏代表曲《高山流水》(王巽之傳譜)和現代箏曲《曉霧》(王中山曲)。這場充滿活力與歡樂的音樂對話,讓學子們沉浸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中。
沉浸式美育大課堂,傳遞獨特的中國音色
2025年初,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認定上海市徐匯區衡復音樂街區為第四批國家級旅游休閒街區。這片熱土上的湖南街道音樂街區,以其濃郁的音樂文化氛圍、集中的音樂人才資源以及密集的音樂演出機構,成為具有獨特歷史文化魅力和音樂藝術資源的創新發展街區。
近年來,湖南街道立足音樂街區資源稟賦,以“大思政”理念為引領,與音樂街區共治委員會成員單位協同聯動,在思政育人、校外教育等方面深化合作,推動大中小幼社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同時構建了大中小幼社“15分鐘思政育人實踐圈”,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文化底蘊的時代新人探索實踐。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上海音樂學院校史館”被打造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針對不同學段開發相關課程;成立的“上海音樂學院大學生理論宣講志願服務隊”,則通過音樂黨課、舞&展演等形式進行巡迴宣講。此外,中國福利會與湖南街道攜手共建“思政育人實踐基地”以及“梧桐共享+”項目,上海交響樂團帶來“櫻花樹下音樂會”“MISA全城古典”夏季音樂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讓青少年在思政育人大課堂中厚植了愛國情懷。
黨建引領街區治理,音樂街區綻放新活力
據記者了解,早在2023年,湖南街道黨工委啟動了黨建引領“音樂街區治理力工程”,致力於打造滬上首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特色音樂街區。通過深化區域化黨建,將音樂基因融入城市肌理,推動了文化共同體和美育聯盟的建設。
同時,湖南街道牽頭組建了“音樂街區共治委員會”,涵蓋區域46家黨建共建單位,並啟動了全市首個“青年發展型音樂街區”。他們組建了覆蓋區域院團、機構、企業、社區等多元主體的“音樂街區青年共治聯盟”,通過專業化思維、國際化視角,共商共議街區規劃前景,推動音樂街區更有生機、更富吸引力。
今年,湖南街道聯合音樂街區共治委員會成員單位推出了一系列項目,包括音悅梧桐·美育課堂、梧桐韻·傳統文化、梧桐閱·音樂微展等六大系列超過30個項目,進一步融合了紅色文化傳承與思政育人理念,提升了街區的文化氛圍和生活品質。
“讓音樂街區成為市民文化生活的新地標,成為青少年思政育人的新課堂。”此次“音悅梧桐”美育大課堂的舉辦,不僅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堂生動的美育課,也為湖南街道音樂街區的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