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觀眾”到“主角”,在周浦人人都可以站“C位”!
近年來,周浦鎮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探索出一條以黨建引領為核心、鄉村振興示範村創建為依託、居村民自治為支點、城鄉多元化治理為目標的新路徑,成功打通城鄉治理的微循環,形成了以小見大的治理模式,推動鄉村和社區的可持續發展。
當小果醬遇上新農村,鄉村治理迸發新魅力

一是以整合資源為着力點,構建鄉村治理新格局。通過主動向農村導入微創投項目中涌現的社創青年,培訓村民學習製作特色果醬,並逐步計劃創建特色果醬品牌,持續助力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村民創收。
二是以村民活動為橋梁,搭建議事平台。將“果醬製作”進行延伸,凝聚村民積極參與村事活動,鼓勵共同參與議事,成立“果醬議事會”。由村黨總支書記擔任召集人,建立“村民出題、支部定題、聯席議題、合力解題、群眾評題”的議事體系。如:棋桿村平橋張大叔在通過“果醬議事會”深入了解到鄉村治理積分制和農村物業工作後,對自己家門前的堆物進行了處理,隨後申報了美麗庭院五星戶的評比,還積極加入到村內新成立的農村物業志願者隊伍。同時,他也針對村級道路停車堵路問題提出建議,並對平時觀察到的停車現象進行總結,協助村幹部一起制定停車位劃分的方案。
三是以自治金試點工作為契機,開展村民自治。結合“百居聯百村”城鄉基層治理大結對工作,落實“以自治金項目帶動治理方法”的共建措施,在棋桿村試點村自治金工作,持續推動“村居民的話”管“村居民的事”,成立“棋管家”村民工作坊,實現自治庭院、共治家園的目標。
四是以鄉村治理積分制手段,鼓勵村民參與志願服務。持續深化鄉村治理積分制,並實現積分制數字化平台全覆蓋。不斷引導村民自覺維護村容村貌,積極參與農村物業志願者隊伍。
當小麵包遇上再就業,社區治理煥發新活力

一是做好外部資源導入。正視居民需求,針對反映的社區食堂“餐食”選擇少、人流量不足等問題,積極尋求解決辦法。結合周浦鎮微創投活動,對東悅城社區食堂空間進行優化,通過挖掘社區烘焙達人,並導入公益性麵包烘焙坊項目,進一步將社區食堂的服務能級提升到2.0版本。如,通過社區自治活動,挖掘東悅城烘焙達人劉姐加入公益麵包店,教大家做蛋糕,還為麵包店增添了許多新菜單。
二是持續增加社區粘性。利用在社區食堂空間開展免費試吃、折扣盲盒、手工製作小課堂等活動,將社區食堂打造成居民們的社交新場所,增強了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為社區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是賦能新就業群體。落實“一室多用”,打造多功能活動空間,將烘焙坊作為新就業群體的暖“新”驛站。契合社區食堂“凝、零、鄰”服務宗旨,即凸顯心中有黨凝聚力、服務方式零距離、服務對象“鄰居裏”的新業態、新群體、新生活特色,也切實將實惠送到手中,將關懷送到心中。(來源:周浦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