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閔行到香港,歷時四個月的“讓愛回家”
  • 新華網無人機
信息

分享至手機

從閔行到香港,歷時四個月的“讓愛回家”

2025-04-07 14:10:33 來源:新華網

  “高書記,孟女士已在北大嶼山醫院接受檢查,醫院會作進一步安排。”2025年3月7日,虹橋鎮西郊居民區黨組織書記高君鋒在收到這樣一條短信後,懸着的心終於放了下來。他知道,隨着80歲香港籍老人孟女士的順利返鄉,這場滬港兩地多部門攜手、跨越1500公里的愛心接力,也在這一刻畫上了圓滿句點。

  高君鋒記得很清楚,去年11月的一通求助電話開啟了這場愛心接力,也打破了一群人後來4個多月的平靜。

  他所管轄的西郊居民區內,年近八旬且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獨居老人孟女士,由於兒子的意外離世,生活正面臨着重大困境。接到電話後,高君鋒協同民警前往孟女士家中,卻發現她獨自在臥室內看電視,眼神茫然,對於外面發生的意外事故毫無認知。

  

  “老人無親屬、無醫保、無財産,連身份信息都難以確認……”高君鋒回憶道。當天,他在孟女士房間舊物中找到了一張皺皺巴巴的紙,上面有一串電話號碼。撥打過去,電話那頭是孟女士久未謀面的遠房親戚。從這位遠房親戚的口中,老人漂泊半生的身世揭曉:40年前赴港定居,晚年返滬租房,目前在滬已無親無故。 在與高君鋒的溝通中,孟女士表達了想返回香港的意願。對此,高君鋒卻犯了難:老人在香港也已經沒有親人了,一送了之容易,但是之後生活怎麼辦?得讓老人有尊嚴地安度晚年。帶着這樣的信念,高君鋒開始了多方協調之旅。

  在他的“張羅”下,黨群、民政、公安、外事等各部門也紛紛伸出援手,與他一起籌謀起孟女士返港後的生活。

  

  一次多方參與的愛心接力

  經查閱大量政策法規後,高君鋒一行發現孟女士作為香港永久居民,可申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社會福利援助。經過與香港方不斷溝通,滬港雙城聯動安置機制逐步建立。一方面,香港方啟動跨域協作機制,緊急開通綠色通道,同步協調身份認證等返港手續。另一方面,虹橋鎮同步推進保障工作,民政、醫療、公安等實時在線,確保各項事宜順利落實。

  那一天,高君鋒等4位虹橋鎮相關負責人拉了一個群聊,並命名為“讓愛回家”。 返港不是一朝一夕的。協調期間,孟女士如何安置?高君鋒主動擔任起了臨時監護人的職責。四個月的時間,墊付醫療費、購買日常護理用品、幫老人搬家、年節期間不時探望……出於一份責任與擔當,高君鋒事無巨細地關注着孟女士的身體狀況和日常生活。如他自己所説,像是多了“半個媽”。

  終於,到了送孟女士返港的時候。3月7日清晨,一場特殊的“返鄉行動”悄然展開。由高君鋒、居委幹部、鎮醫護人員組成的護送小組已準備就緒。他們為孟女士換上乾淨的衣衫,如數裝好物品,救護車閃着藍燈劃破晨霧。虹橋機場開闢快速安檢通道,東方航空專為老人預留第一排座位,空乘提前在艙門口架起適老化輪椅……這場愛心接力中的每一環都已準備妥帖。

  

  孟女士下救護車,抵達機場

  受通關時限制約,由高君鋒帶隊的3人護送組需當日往返。深夜返滬後,他立即在群裏發送抵達的消息,次日清晨,群裏已綴滿各部門的關切與回應。“這不是一個人的功勞,而是一群人的堅守。”高君鋒對記者説。翻開“讓愛回家”的聊天記錄,既有深夜的研討,也有坦誠的爭鋒,更多的是“馬上解決”的承諾。正如高君鋒所説:“這場‘愛心接力’上的每一步,每一個人都值得尊重。”

  

  在機場,高君鋒抱起孟女士

  孟女士的故事暫告一段落,但虹橋鎮的溫情敘事仍在續寫着。高君鋒有時還會想起她,回憶起這場愛心接力上的每一個人,如何用責任和善意“讓愛回家”。

[責任編輯: 史依靈]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