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絞圈房煥新 助力鄉村振興


顧氏老宅成為了周浦鎮春日踏青、古風打卡、茶香漫游的好去處。吳敏攝
百年絞圈房煥新成為茶咖館、非遺研學基地賡續鄉村文脈……近日,2024年長三角及全國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大賽評選結果揭曉,周浦鎮棋桿村顧氏老宅以深厚的歷史底蘊與創新的文化傳承,從全國19省149城2212個參賽空間中脫穎而出,榮獲“百佳公共文化空間獎”,展現出百年絞圈房煥新助力鄉村振興的成功實踐與文化魅力。
顧氏老宅始建於清道光年間(1820-1830年),耗時十餘年建成,佔地兩畝余,28間房舍呈現典型絞圈房特色——四面環屋、庭心居中,腰沓門、戧籬笆等匠心構件訴説着上海本土建築的智慧和美學。作為滬上現存稀有的絞圈房,其左右對稱的格局與“家文化”的空間敘事,見證着顧氏家族十九代、五百餘人的綿延傳承。
在這方庭院中,走出了兩代新中國石油化工專家顧敬心及其女兒顧秀君。如今,老宅內特設的“耕讀傳家研習基地”與“顧敬心舊居”,以實物展陳與成冊檔案,承載着這份跨越時空的精神力量。
為了讓顧氏老宅維持原貌,周浦鎮嚴格遵循“最小干預、修舊如舊”原則進行修繕,採用傳統工藝復原瓦作、木雕、地仗等,並增設數字化導覽系統,成功讓文物“活”了起來。
經過精心修繕,老宅成為了周浦鎮春日踏青、古風打卡、茶香漫游的好去處。值得一提的是,以此次修繕為契機,顧氏老宅內還打造了一傢俬家茶咖館,由顧氏後人經營,以“活態傳承”的模式,將茶香與家訓文化交融,成為鄉愁新載體,也為市民提供可品鑒的文化體驗空間。
此外,包括私家茶咖館在內,顧氏老宅同時對外開放的還有7間綜合活動室。為紀念顧氏中醫傳人顧夢生老先生,每一間綜合活動室皆由中藥材命名,分別為朝顏、南星、麥青、慕荷、菘藍、木槿、京墨。後續,以活動室為陣地,棋桿村將打造非遺工坊,開展古法纂香、掐絲琺瑯等十余項非遺手作體驗活動,讓傳統技藝在指尖煥發新生。
棋桿村還與浦東新區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共建紅色&&點,在老宅內佈置了紅色革命故事畫展,展現了浦東和延安的50多幅黨史油畫作品,以藝術語言講述黨史故事,以紅色基因賦能鄉村振興。(通訊員:沈馨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