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鎮直通車|累計幫扶600餘人次!他們將民生保障的“最後一百米”化作直抵人心的“零距離”
  • 新華網無人機
信息

分享至手機

街鎮直通車|累計幫扶600餘人次!他們將民生保障的“最後一百米”化作直抵人心的“零距離”

2025-03-20 07:59:06 來源:新華網

  在梧桐掩映的復興西路8號,有一處暖意融融的天地——徐匯區湖南街道“梧桐潤濟”救助顧問工作室。這個由21名專業社工組成的團隊,用腳步丈量民生,以智慧破解難題,三年來累計幫扶困難群眾600餘人次,將民生保障的“最後一百米”化作直抵人心的“零距離”。

  

  精準施策的“民生雷達”

  在數字賦能的民生實踐中,湖南街道“梧桐潤濟”工作室建立起覆蓋200余戶的動態監測體系。通過“社區雲”平台與多部門數據聯動,形成精準識別、快速響應的救助機制。例如,每當系統捕捉到對象的異常用藥記錄後,救助團隊當天便聯動家庭醫生上門,及時了解情況、排查風險。

  團隊獨創的“七色救助法”將困難群體細分為7類需求模型。針對智力殘障青年小周,量身打造“就業+心理”雙軌幫扶,不僅助其獲得超市理貨員崗位,更通過定期心理疏導實現從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轉變。數據系統三年來累計觸發預警132次,推動600余次精準介入,讓政策溫度直達每個需求點位。

  全域覆蓋的“溫暖矩陣”

  湖南街道創新構建的15分鐘民生服務圈,將8.6平方公里轄區劃分為4個治理單元,形成“4+16+3”立體服務網絡(4個片區黨群服務陣地、16個沿街居民區黨群服務站和3個樓宇黨群服務站)。武康居民區黨群服務站每週三的專家坐診制度,已為居民解決法律諮詢89件,完成適老化改造30戶。安福片區的“四點半課堂”累計服務困境兒童2400餘人次,而淮海片區的音樂療愈項目,則讓12名自閉症兒童在交響樂中打開心扉。  

  這種網格化治理模式延伸出16個特色服務場景。在梧桐掩映的衡復街區,受助家庭子女登上專業音樂舞&;在商務樓宇林立的淮海片區,白領志願者與困境兒童結對率達100%。每個服務節點都如同城市毛細血管,將溫暖輸送至0.6平方公里服務半徑的每個角落。

  協同共治的“愛心生態”

  “梧桐潤濟”工作室搭建的社會化救助平台,已匯聚32家愛心企業、15個專業機構資源。年度“微心願”認領活動中,區域單位黨組織48小時內完成全部48個心願對接,從助聽器到課外輔導實現需求精準匹配。大辰基金會連續三年開展的“愛心年夜飯”行動,累計惠及特殊家庭200余戶。  

  受助者反哺社區的感人故事不斷涌現:孤老陳伯伯組建“銀齡維修隊”服務居民家電維修,小周母親成為社區瑜伽公益教練,12名受助對象主動加入志願者行列。這種愛心傳遞形成良性循環,2023年社會力量參與救助服務時長突破1.2萬小時,政社協同的救助共同體日趨成熟。

  從數據賦能到“鐵腳板”丈量,從物質幫扶到精神潤澤,“梧桐潤濟”工作室正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範式。正如“梧桐潤濟”工作室負責人所言:“我們要做的不僅是兜底保障,更要構建有尊嚴的救助生態。”

[責任編輯: 許超]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