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鎮直通車 | 張家弄舊改夢圓!他們走過8個月的“997”奮鬥路
“不容易,真的是不容易!”看到徐匯區正式宣告張家弄片區房屋徵收簽約比率達到100%,70歲的退休居民區老書記張秀雲眼中泛起了淚花,“幾個月來,所有工作人員的辛勤勞動終於有了回報,這也是所有居民能夠得到最大的利益。”
1月21日,張家弄片區房屋徵收簽約比率達到100%,千余戶居民長久以來的“宜居夢”終於實現了。在現場,不僅有張家弄的居民,還有與張秀雲一起並肩作戰數月的“戰友”們。“100%”不僅是數字上的成功,更是對所有為改善居住條件而努力的人們的肯定,而其中,“紅色力量”功不可沒。

黨建引領下,“張家弄十法”顯成效
在張家弄片區房屋徵收工作中,“黨建引領”幾乎是所有工作人員提到頻次最高的一個詞。湖南街道、徐房集團聯合組建臨時黨委,下設3個臨時黨總支。堅持“支部建在項目上”,將張家弄片區分成9個塊區共21個工作組,每個塊區由1名街道分管領導帶隊。區房屋徵收指揮部、區建管委、區房管局、徐房集團等部門和單位,整合區第三徵收事務所、居委幹部、社區黨員骨幹等群體,一起進駐舊改基地,前移到舊改一線,以“零距離”“面對面”作為工作開展的日常,形成“上下聯動、部門協同、多方參與”運行機制。
政策宣傳、居民溝通、矛盾調解……在徵收過程的各個環節,黨員們通過記好“一筆賬”、走訪“一群人”、製作“一張表”等多種工作方法,做好張家弄信息收集工作。他們主動作為,深入一線,傾聽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解決居民們的問題和困惑,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作為老黨員、“老法師”,年逾古稀的張秀雲和邵慧就全程參與了此次張家弄的徵收工作。“我們都是‘梧桐坊’書記工作室的成員,做了幾十年群眾工作。”邵慧告訴記者,“在近8個月的時間裏,酸甜苦辣什麼都有,三言兩語講不完,但是大家都知道,只有走進群眾心窩裏才能把事辦成。”
“我們按照‘997’的模式,什麼叫‘997’?就是每個星期工作7天,早上9點到晚上9點,有時甚至更晚。”張秀雲&&,在黨建引領下就沒有做不成的事、幹不成的任務。“穩、準、妥,在黨組織的領導下,黨員帶頭衝鋒在前,小組成員齊心協力,徵收工作穩步推進,政策宣傳精準對接,各項流程穩妥完成。”

1月21日,張家弄片區房屋徵收簽約比率達到100%,徵收工作人員合影留念
通過實踐,湖南街道總結提煉出一套高效實用的工作法則——“張家弄十法”。這一方法體系以“精細排摸法+數據綜評法”為基礎,確保數據精準無誤;通過“黨員帶頭法+鄰里共情法+氛圍營造法”,有效動員群眾力量;運用“一戶一策法+資源整合法+前瞻工作法”,實現精準施策;借助“弄堂議事法+法律圓桌法”,強化政策宣傳與法律援助,確保每一項工作都能落到實處。
多方聯動,化解徵收路上的重重障礙
在徵收過程中,工作人員遇到了許多複雜而棘手的問題,諸如面積認定、家庭財産分割、內部矛盾、房東與房客之間的糾紛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專業的人員和機構來介入調解。為此,徐匯區採取了街道派出所、司法所、律師事務所等聯動手段,共同發力,調解矛盾,最終達成了合理的賠償方案。
復興中路1218弄某號房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房屋歷史悠久,留下的權利人人數眾多,9個家庭一時難以對該套房屋的徵收補償協調一致。在徵收利益分配達成一致前,該戶徵收補償協議的簽約也遲遲未能落筆。徵收工作組積極協調,以“三所聯動”為平台,積極介入調解此事。經過多次一對一談話、面對面溝通、背對背調解,9個家庭終於對徵收補償款的分配比例達成了一致。避免了家庭矛盾的同時也為當事人省下了後續的麻煩和費用,保障了每位居民的切身權益。



房屋不僅外觀陳舊,內部設施也是簡陋不堪
此外,對於房源要求極高的居民,聯合工作組多方尋找,最終幫助居民找到滿意房源,順利簽約搬遷;對於拒絕溝通的居民,通過鄰居、居委會反復勸説,以真誠打動,最終促其主動簽約;對於臥病在床的老年居民,積極&&醫療隊護送老人安全入住新房;對於家庭成員複雜、利益訴求多樣的家庭,進行耐心協調,最終達成共識,完成徵收。
先鋒示範,首批簽約居民的引領力量
在徵收過程中,總有一些居民因為種種原因而猶豫不決。然而,也有一些居民率先行動起來,成為整個基地的榜樣和標杆。
復興中路1218弄道生裏支弄16號的徐民龍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湖南街道民兵隊伍中的骨幹力量。2024年11月初,在方案還沒&&前,他就率先將房屋清空並向徵收組交了鑰匙,成為整個基地第一證封門的家庭,在整個弄堂裏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事後徐民龍跟街道工作人員聊天時還説:“雖然我們的房子被徵收了,戶口不久後也會遷移,但湖南街道是我長大的地方,以後仍然會積極參加武裝部組織的各項訓練活動,我永遠是湖南街道的一分子。”
第一批簽約的居民張芬珍和曹鴻春也滿懷感激。張芬珍一家三代五口人,一直盼望著能夠住上新房子,終於在2024年實現了願望。她選擇了位於羅秀路的安置房,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曹鴻春則&&,雖然住了68年的老房子很有感情,但他對徵收政策&&理解和接受,並率先簽約。他們的行動也激勵了更多的居民積極參與到舊改徵收工作中來。
“83歲了還能享受到這麼好的徵收政策,我也很高興。”趙老先生在搬離張家弄片區後,告別了常年潮濕沒陽光的舊居,在新家感受到了陽光的溫暖與燦爛,他的話代表了無數居民的心聲和對未來的美好期待。


居民送錦旗
張家弄片區房屋徵收項目的全面完成,是黨建引領下多方共同努力的結果。通過精細化管理和多方聯動,成功化解了居民的各種難題,為城市更新和舊區改造貢獻了力量,也為更多居民帶來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