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直通車 | 黨建引領街區大變身,居民幸福感提升
在新時代的浪潮中,徐匯區以其獨特的文化底蘊和創新精神,不斷書寫着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徐匯區融媒體中心聯合徐匯區委黨史研究室,特別策劃了“‘城’就美好·徐匯答卷”系列報道,致力於通過詳實的數據、生動的故事和深刻的分析,展現徐匯近年來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繁榮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就,以及在構建和諧宜居的現代化城區過程中所作出的努力。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總體格局的重要一維,是城市治理體系的基本單元,其治理成效影響面最廣,群眾感受最直接。徐匯區創新黨建引領片區治理工作機制,通過織密精細化治理片區、構建扁平化組織體系、提升組團式治理效能……讓黨建引領在片區治理的每一個環節都發揮出重要的作用,讓生活在徐匯的居民切實感受到身邊的變化,不斷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黨建引領舊房改造,煥發新生機
步入徐匯區凌雲街道的凌雲417街區,曾經破舊的外墻如今煥然一新,嶄新的窗戶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整個街區整潔有序,充滿活力。在舊住房改造過程中,徐匯區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深入基層,與居民面對面交流,傾聽他們的需求和意見。正如這裡的老住戶李大爺所説:“黨員幹部們經常來問我們的想法,很貼心。我們提的問題他們都認真對待,很快就給解決了。” 通過解決居民的實際問題,贏得了居民的信任和支持。

政府積極整合社會資源,引入專業力量參與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徐匯區已小梁薄板房屋和無衞生設施房屋“兩個清零”,累計推進900萬平方米舊住房修繕,着手啟動新一輪400萬平方米修繕工作。這些改造不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條件,還提升了城市的整體形象和社會和諧度。
片區治理深入推進,樹立典型示範
在凌雲417街區,變化不僅僅是外觀上的翻新,更是社區生活的全面升級。道路更加寬敞平坦,綠化更加鬱鬱蔥蔥,公共設施更加完善。居民張阿姨説道:“家門口的小公園現在變得可漂亮了,我們經常去那裏散步。”街區還引入了智慧社區管理系統,居民可以通過手機App隨時了解社區動態,參與社區活動,甚至報修問題。這種智能化管理不僅提高了社區的管理效率,也增強了居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樂山社區同樣也採取了靈活的治理方式。社區內的黨員和居民積極參與社區事務管理,共同維護社區環境和秩序。居住在樂山六七村的王女士&&:“我們現在都是社區治理的參與者,大家一起努力,讓社區變得越來越好。” 除此之外,社區還吸引了多家社會組織和企業的參與,形成了多方協同的治理格局。一家環保組織定期組織居民開展垃圾分類活動,一家科技公司則幫助社區搭建了智能安防系統,讓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和安全。
創新治理方式,提升街區管理水平
徐匯區湖南街道地處衡復歷史風貌保護區,文、商、旅、居融合發展。街道黨工委以黨建引領凝聚共治合力,實踐創新治理路徑。
從組織架構上,劃定武康、淮中、汾陽、東湖4個片區,建立微網格黨支部、黨小組及樓組黨支部和工作小組,實現組織和工作全覆蓋。治理模式上,從 “當下抓” 到 “長久抓”。優化 “扁平化” 治理,實行每週片區治理協商會等制度,為解決共性和跨社區問題提供平台。
從“最大化”到“最優解”打造片區治理新品牌。湖南街道聚焦開放式街區建設,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完成多項治理工作,形成軟法指引和街坊參與機制。從 “小確幸” 到 “大民生”,打造 “幸福圈”,加快實施“15分鐘社區生活圈”提升計劃,推進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和為老服務分中心功能完善。實現 “微更新”,統籌推進 “美麗家園”“美麗樓道” 創建。傳遞 “人情味”,落實片區包保制度,關愛特殊群體。
據悉,徐匯區將持續以黨建為引領,不斷探索創新街區治理模式,讓街區綻放新光彩,讓居民能在溫馨、和諧、美好的環境中幸福生活,為城市的發展和進步書寫更加精彩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