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鏈成群,加速産業集聚,助力普陀區“蘇河芯灣”品牌持續建設
11月23日,上海(普陀)集成電路産業創新發展研討會召開,一個集成電路産業創新服務平台、新一批集成電路創新企業同步簽約意向落地普陀區,為普陀區打響“蘇河芯灣”品牌,構建普陀區集成電路産業“芯”集聚生態添磚加瓦。

普陀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顧建中出席活動並致辭。普陀區科委詳細介紹了産業政策和企業扶持政策。區投促辦、長風新村街道、長風集團、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相關負責人以及産業界集成電路産業代表、行業協會代表、相關投融資機構負責人等共同參與。
集成電路是上海三大先導産業之一,已形成了“一體兩翼”集成電路空間布局。普陀區作為上海“一體兩翼”集成電路空間布局中的北部“一翼”,在集成電路研發與設計方面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比如,以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為新型研發載體,與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共建成立了集成電路研究平台,瞄準車載高算力芯片、車規芯片、人工智能芯片和光刻膠等集成電路關鍵核心領域,獲得市科技重大專項資助,行業影響力逐步顯現。
“科創大腦-科創金融-科創産業‘三位一體’的模式是我們正在運用的賦能城市科技和産業創新的模式。”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助理周慶豐介紹,以智能網聯車這一新賽道為例,清華中心已沿鏈集聚了近90家全産業鏈相關科技企業,包含了上游的集成電路平台、人工智能企業,中游的底盤公司、整車全球總部以及下游的大數據應用等相關企業。

研討會當天,若貝電子、制局半導體、上海旦迪通信技術、龍馬璞芯、源芯微、百立新半導體6家企業正式簽署意向落地普陀合作協議。這些企業的業務領域覆蓋數字前端EDA工具,小芯片和異構集成技術,高端天線、智能模組、智能芯片研發設計,MEMS芯片和激光掃描微型顯示模組的研製與産業化應用,專業車規芯片設計製造、封裝測試、銷售與服務等領域,其中有不少處在賽道前列。
比如若貝電子,企業研發的Robei EDA工具是中國第一個數字前端EDA工具,填補了國內數字前端設計的空白。若貝電子董事長吳國盛介紹,企業自2014年開始從事數字前端EDA工具開發以來,目前在上海的業務板塊正逐步拓展。“我們意向將企業的EDA板塊總部從青島遷移到上海來,進一步完善、拓展企業以賽促學的相關業務板塊,推進新一代工程師利用可視化新工具助力集成電路産業高質量發展。”吳國盛&&。
除了一批新企業意向落戶,普陀區科委、清華國際創新中心、長風集團、香遠芯興集團還於研討會當天進行了集成電路産業創新服務平台意向合作簽約。普陀區科委主任李文波&&,該創新服務平台致力於打造區域集成電路産業創新生態體系,推動集成電路設計企業集聚,培育集成電路領軍企業、領軍人才,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推進普陀區集成電路産業高質量發展。
研討會上,來自同為清華大學電子係校友的上海華大九天總經理吾立峰和上海大學教授、深軼科技創始人姜之源,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國家超級計算中心主任楊廣文,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國家級領軍人才、教授鄒軍,上海道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陳齊彥,以及香遠芯興集團總裁蔡正東等學界、業界專家聚焦集成電路産業國産化的發展趨勢,從集成電路設計軟體,到基帶芯片設計,到大算力芯片,再到半導體封測設備國産化,以及集成電路全産業鏈服務等,深度分享了集成電路産業的關鍵環節。
據介紹,普陀區“蘇河芯灣”品牌於今年上半年在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半導體專委會和電機工程專委會年會上正式啟動。根據規劃,“蘇河芯灣”將以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和長風科創谷周邊區域為一大“核心區”,重點布局車規芯片、人工智能芯片、高算力芯片、其他前沿芯片等領域的研發設計及總部辦公等功能,同時,以長風生態商務區、天地軟體園、桃浦智創城為三個“協同區”,布局軟體設計、終端應用等上下游關聯産業。
為聚力“蘇河芯灣”建設,助力完善上海“一體兩翼”集成電路空間布局,普陀區匹配了高精準的扶持政策,比如:&&《普陀區支持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加快建成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新型創新載體的若干措施(試行)》,&&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産業相關的專項政策,從支持企業規模化發展、支持産業創新發展、支持産業生態打造、支持産業人才引育四個方面為普陀打造集成電路産業創新“芯”高地提供多維支持。(丁婉星 楊軍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