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匯的這群青春養老人,讓老人在家就能享受家床服務
床和地的距離只有50厘米左右,但73歲的戴阿婆卻因為腿部關節的原因,終年臥床,無法跨越這段距離。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從廣播裏得知了家床服務。很快,專業護理員黃蘭仙來到她的身邊,提供了無微不至的照料。
“95”後青春養老人張月馨來自上海市徐匯區第三老年福利院,幾個月前,懷着滿滿的憧憬,她來到上海徐匯。就這樣,開啟了“朝陽”與“夕陽”的“雙向奔赴”。
家裏來了體己的專業護理員,老人展露笑顏
兩年前,戴阿婆的身體狀況陷入了谷底,因為行動不便,她只能常年臥床。昔日的她走訪慰問老同事,如今的她也有了失能的困惑。

臥床時,戴阿婆喜歡聽廣播,有一次她聽到市民政局稱要推出家床服務,便喜出望外地和女兒分享了這個新聞。女兒不以為然:“媽媽,你是廣播裏聽來的,沒那麼快落地。”
誰知幸福來得太快,沒多久三福院的工作人員就上門評估。
所謂家床服務,簡而言之,就是把養老院的服務“搬”到老人家中。
對於居家養老這件事,戴阿婆舉雙手贊成。照她的話説就是“我喜歡靜養。不會唱歌,也不會跳舞。”相比機構養老,她更傾向於居家,也因此對家床服務的接納度很高。
專業護理員黃蘭仙的到來,徹底改變了這個家的氛圍。獨生女兒可以專心工作了,戴阿婆重新展露了笑顏。
“小黃堪稱有求必應,護理技能比較全面,有一定的文化修養,人品也好。”黃蘭仙讓戴阿婆感受到了五星級的服務品質,她不僅會拆裝風扇,還耐心地將電飯煲上的外文翻譯出來,寫在紙條上,便於戴阿婆使用。黃蘭仙還會做康復護理,陪護老人體檢、看牙等。“我購買的服務是每次兩個小時,上下午各一個小時,她總會想辦法擠出更多時間給我服務,讓我分外感動。”戴阿婆説道。
有段時間戴阿婆與女兒的母女關係有些僵,黃蘭仙還當起了“老娘舅”,幫忙勸和。
逢年過節,黃蘭仙也會想到戴阿婆。夏天的時候,老人還拿到了黃蘭仙所在三福院發的小風扇。
住在華涇鎮的沈阿公和盧阿婆夫妻,前段時間也碰到了棘手的難題。7月初,沈阿公因病被送往醫院住院治療,出院回家後,因子女不在家,盧阿婆無法單獨照料老伴,手足無措之際想起了黃蘭仙。黃蘭仙收到消息後一口答應下來,立即幫忙安置剛出院的沈阿公。老人本想給黃蘭仙獎勵表達感謝之情,但黃蘭仙堅決回絕了,還説:“奶奶,您是我的長輩,照顧長輩是我們福利院應該做的事。”
在黃蘭仙的悉心照料下,沈阿公的身體恢復得很好,老人為了&&感謝特意送上一面錦旗。
將機構專業照護服務延伸到家中,讓老人居家滿足照護需求
據悉,2005年,上海在全國率先提出“9073”養老服務格局的目標,即90%的老人居家養老,7%的老人社區養老,3%左右的老人機構養老。此後,國家和各地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大都沿用了這種目標框架。
不過,老人們也常常陷入兩難境地:一方面渴望居家養老的溫馨與自由,另一方面隨着年紀漸長,專業護理服務也是老人們的“剛需”。
為了回應老人的需求,徐匯區從2023年11月率先推出“家庭照護床位”(簡稱“家床”)服務,在全區優選養老機構,將機構的專業照護服務延伸到家中,讓老人在家就能滿足照護需求。
家床服務的優勢,戴阿婆作為首批吃螃蟹的體驗者已經嘗到了甜頭。在她看來:“居家養老其實是幾千年來的傳統,這種模式很接地氣,挺符合我們老人的心意,也方便子女熟門熟路常回家看看,不用跑到養老院那麼麻煩。”
家床服務的護理員和長護險護理員、家政員略有不同,前者不僅能提供各種專業技能服務,可按需購買服務,還能享受到心理慰藉。長護險護理員根據評估結果有服務時限,且不能超越服務內容;普通的家政員則擅長做家務,大部分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護理培訓。
青春養老人看好養老産業前景,提供全方位的貼心服務
想要推進家床服務,少不了護理員。從機構養老員到轉型成為家床護理員,今年7月份剛來上海的1998年出生的青春養老人張月馨有自己的考量。

張月馨在老家時學的是養老服務專業,彼時這門專業非常冷門。“我們這個專業是新開的。我那屆是第二屆,第一屆才招了16名學生,第二屆有103名。”張月馨説道。
填寫專業時,高中老師給了張月馨一個建議:“養老服務是新興行業,也是未來的大趨勢。” 對這個專業一頭霧水的她回家詢問了爸媽,得到的答案是“這一行的工作就是端屎端尿”。儘管有所遲疑,她還是躍躍欲試。多年後,張月馨不由得感嘆高中老師具有前瞻性的眼光。
畢業後,張月馨做過幾年機構護理員。天生樂觀的她愛笑,不少爺爺奶奶看到她就暫時放下了煩惱,大家都笑稱張月馨適合吃養老服務這碗飯。
應聘為三福院的護理員後,張月馨打算接受新的挑戰——做一名家床護理員。
上崗後沒多久張月馨就遇到了難題。一位奶奶因老伴離世,人日漸消瘦。焦急的子女購買了陪護、代配藥、保潔、助浴、助餐等各項服務。生活上的照料好解決,心理上的慰藉卻難。
張月馨嘗試陪伴老人看老電影,主動分享自己工作上的瑣事,向老人請教。老人一開始有些反感,後來逐漸敞開了心門,開始接納這位“不速之客”,心情也從剛開始的低落到平緩。
陸續為10名老人提供不同項目的服務後,張月馨逐漸摸透了老人們的脾性。有些沉默寡言的老人起初都不正眼看她一下,後來竟然主動和她打起了招呼;有的老人聽力退化了,她就主動貼近老人的耳朵説話。
節假日張月馨會主動給服務的老人電話問安,送禮品上門。“我希望他們不再感到孤獨。知道有人在關心他們。”
眼下,張月馨正在考高級養老護理證。她希望自己在為老服務這條路上走得長遠一點。
“人都有老的一天,趁我現在還年輕,能為一些老人解決生活上的困難,也是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張月馨一樣,投入養老事業已有3年的黃蘭仙也看好這個新職業的未來前景。黃蘭仙認為:“我們除了能在老人家中提供專業的生活照料,還能把機構的專業服務延伸到家中,為老人家庭提供老吾老服務,為家庭賦能,還能把我們的專業知識傳授給家屬。”
黃蘭仙&&,如果老人需要入住養老機構,也可以提供院內快速通道和短托服務。
徐匯目前已累計簽約服務899位老人
上海市徐匯區第三老年福利院家床服務負責人薛斯堯告訴記者,根據老人身體狀況不同,可選擇不同的家床服務項目,如助浴、個人清潔護理、推輪椅陪診、購物、散心等。“家床服務更貼近老人的生活環境。如果老人心情不好,護理員還可以陪伴老人,通過多溝通、多聊天來化解老人的不良情緒。除此之外,機構內的醫護人員更是提供24小時線上服務,為老人解答健康諮詢問題。”
在徐匯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看來,家床服務的誕生順應了銀發經濟的浪潮,是對現有居家養老服務的補充:“一方面,長護險的服務時間可能不能滿足老人的服務需求;另一方面,徐匯區鼓勵優質養老機構打開圍墻,讓專業服務走進老人家門,讓老人走進養老機構,有效利用機構資源。徐匯區根據考核情況、業務能力、地理位置等要素篩選了首批12家優質養老機構為老人家庭提供家床服務。截至目前,已累計簽約服務899位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