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攜手“兒童議事員”,周浦鎮“童悅空間”生機勃勃
“希望的田野”初步打造完成,區域裏還設置了一塊香草園和多個昆蟲屋;“萬家燈火墻”煥然一新,到了夜裏,墻上圖案還會泛出熒光,猶如繁星點點……這是不久前,周浦鎮兒童議事會的小小議事員和鎮人大代表們,一起重回位於界浜村的“界小浜·趣野農”童悅空間時看到的場景。“沒想到我們想象的場景、提出的想法,真的成為了現實。”周浦鎮“兒童議事員”湯凝萱驚嘆道。 
“界小浜·趣野農”童悅空間的打造,是周浦鎮人大攜手鎮婦聯,以“人大代表+兒童議事”為工作機制,進一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一次探索與實踐。
通過人大代表和“兒童議事員”攜手視察、共同探討,讓意見、建議更加“豐富”,在打造兒童友好社區基層實踐樣本的同時,凝集“人大力量”,賦能基層治理。
人大代表攜手“兒童議事員”
距離界浜村村委不遠處,有一塊2畝多的土地,長期以來處於閒置狀態。該如何用好這片區域,讓其呈現生機勃勃的景象?

在周浦鎮人大與鎮婦聯牽頭下,藉&一場兒童研學活動,區鎮兩級人大代表們與鎮“兒童議事員”們來到這裡,共同探討改造方案。活動中,在鎮人大代表、婦聯主席范少波的鼓勵與指導下,孩子們積極發揮“奇思妙想”,提出了一系列富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
“這塊地空着有點可惜,希望能打造成孩子們的研學空間,再開發一些課程,讓我們親近大自然,豐富課餘生活。”來自澧溪小學的湯凝萱説。韓天元小朋友則建議,可以在空地內種菜,既能讓孩子們體驗農耕,種出的蔬菜還可以送給村裏的高齡、獨居老人,獻一份愛心。另外,還有小朋友希望將空地打造成螢火蟲基地,晚上可以看到星星點點,或是在空地裏放置昆蟲旅館,讓昆蟲們在這裡安家……
通過集思廣益,“兒童議事員”們慢慢描繪出了心中的田園藍圖,創造出了一張張“金點子”畫卷。他們的建議,得到了現場人大代表以及村委幹部的集體“點讚”。
當人大履職與兒童獻策相融合,更催化出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小朋友們的想法都很好,如果能打造這樣一片兒童友好空間,有更多孩子們來到村裏,村裏老人一定會很開心,鄉村也能煥發新的生氣。”鎮人大代表王瑩説。
多方共同出資參與建設
在各方意見達成一致後,周浦鎮決定以“界小浜·趣野農”童悅空間為品牌,將該區域打造成兒童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針對孩子們提出的想法,周浦鎮邀請了專業第三方,包括規劃師、社工等,聽取他們的專業意見,並探討每個建議的可行性。“一方面考慮資金情況,在可行範圍內,我們希望能盡可能滿足孩子們的想法。”范少波説,“另一方面該項目也需要打通造血機制,未來能實現自我運轉。”
經過多方探討,最終,周浦計劃在“童悅空間”打造一片“希望的田野”、一面“萬家燈火墻”以及一個工作坊。
田野裏,有孩子們喜歡的四葉草造型,有菜園、香草園,還有昆蟲屋讓孩子們學習生物多樣性課程;“萬家燈火墻”上,融入了界浜村代表性的花海、德潤橋等元素,墻上圖案都由孩子們用熒光顏料親手描繪,在夜間猶如繁星點點……
為了更好地讓這片區域實現“萬家燈火”的效果,從事低碳事業的區人大代表陸春波也主動參與其中,她提出可以在這裡設置一些生物發電的景觀,這樣晚上不用電也能有光亮,“目前我已經在研究這一技術的具體落地方案,爭取早日實現。”
搭建多元平台提升參與度
在人大代表、婦聯的共同推動下,“童悅空間”項目還在工作坊探索書畫教學、農耕體驗、社會實踐、知識科普、體驗工坊等付費體驗類服務,形成造血機制。

同時,項目以鄉村更新為切入點,搭建多元平台,鼓勵全年齡段居民參與“童悅空間”打造、繽紛鄉村建設以及主題活動議事,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提升兒童等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共同推動議事體制機制的完善。
下一步,周浦鎮將以“童悅空間”為陣地,以“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議事形式,探索“家校社”聯動教育模式,打造“家校社”協同實踐基地,持續推動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有機銜接。
周浦鎮人大&&,未來將以界浜村“童悅空間”的打造為樣板,持續開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參與,吸引更多人大代表、兒童、專業力量等參與兒童友好空間建設、鄉村振興、家校社協同等社會治理議題,賦能基層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發展成果。(通訊員:沈馨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