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能否取代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這樣説
  • 新華網無人機
信息

分享至手機

AI能否取代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這樣説

2024-09-13 16:11:59 來源:新華網

  中文是一門很複雜的語言,對我而言充滿挑戰,就像數學對很多人而言充滿挑戰一樣。”

  第七期“浦江科學大師講壇”近日在復旦大學舉行,數學家、菲爾茨獎得主安德烈·奧昆科夫以“&&論的源頭與碩果”為題,分享了他在數學領域的獨到見解。他告訴聽眾,數學的美麗無與倫比,即使這份美麗有時沒那麼容易理解。

  作為當代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奧昆科夫解決了多個重要猜想和重大問題,在&&論、代數幾何、動力系統、組合學、概率論等多個領域做出了奠基性的工作成果。

  2006年,奧昆科夫以將概率論、&&論和代數幾何相互&&的工作獲得菲爾茨獎。

  

  菲爾茨獎得主安德烈·奧昆科夫在復旦大學演講。 (受訪者供圖)

  與許多數學研究者的成長經歷不同,奧昆科夫年輕時最初涉足的是經濟學領域,而後才轉向數學理論研究。

  “我當時也非常喜歡經濟學,經濟學本身就是充滿數學工具的學科,但我最終發現自己最喜愛的還是數學理論研究,事實也證明這是最適合我的專業方向。”奧昆科夫説,“作為研究人員,可以適當地挑戰自己,但歸根結底還是要找到適合的研究領域,而不是強迫自己學習不喜歡的東西。

  奧昆科夫被認為一個涉獵廣泛的數學家。他的工作很難歸類,但有兩個明顯的主題,就是使用隨機性的概念和&&論中的經典思想。

  據介紹,在數學研究領域,20世紀後半葉興起的&&論是一個相對年輕的方向,當下則以日新月異的速度發展,並與其他學科呈現交叉融合趨勢。

  作為&&論領域的領軍人物,奧昆科夫認為,&&論目前在理論物理、計數幾何等研究領域展現出重要價值,且大有潛力可挖,這一抽象的數學理論在對現實世界的研究中也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菲爾茨獎得主安德烈·奧昆科夫在復旦大學演講。 (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奧托科夫與中國數學界有着頻繁交流與合作,並在2023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他多次造訪國內高校,與優秀青年學者面對面交談。今年,他成為上海數學與交叉學科研究院訪問學者。

  信息爆炸時代,許多年輕人在學習前沿知識上展現出超乎尋常的熱情。對於這一點,奧昆科夫&&肯定。

  但在給予學生們建議時,奧昆科夫反復提及“打好基礎”,希望他們在學習新興成果時,不要忘記那些優秀的學術經典和傳統,不要忘記從數學學科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汲取力量。

  

  第七期“浦江科學大師講壇”近日在復旦大學舉行。 (受訪者供圖)

  當下,人工智能發展如火如荼。奧昆科夫認為,人工智能是數學研究的有力工具,可以在人工智能建模、大樣本量計算等方面大大降低數學家的工作負擔。但從另一角度而言,人工智能並不能完全取代數學研究者本人的工作,尤其是在精確性等指標上,其表現仍有不足。

  “我們既不能固守傳統,也不能一味追求AI的發展。”在奧昆科夫看來,傳統計算方法與最新的人工智能研究方法可以在數學理論研究中和諧共存,“這需要我們用好數學傳統的同時,及時吸納人工智能的最新應用。”

[責任編輯: 王若宇]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