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作品全部獲獎!虹橋這群爺叔阿姨“玩”出專業水平
日前,備受矚目的“曼舞炫申城”2024年上海市民文化節廣場舞大賽(決賽)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星舞&成功舉辦。虹橋鎮執夢舞團、虹橋鎮小白鴿從心舞蹈團、虹橋鎮美阿里舞蹈隊三支團隊從全市140支團隊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前20強,獲得“夢想舞蹈團”殊榮。
在虹橋鎮文體中心主任沈佳琳看來,能在全市前20席中佔3席,是十分不容易的,但是也理所當然。近年來,她親眼見證了這些團隊如何從舞蹈“小白”逐漸蛻變,將舞蹈“玩”出專業水平。“真的不容易。&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些爺叔阿姨們,很多以前也沒有接觸過跳舞,就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反復練。日積月累,年輕人也未必能辦到,挺令人感動的。”

虹橋鎮執夢舞蹈團是一支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社區舞蹈團隊。自2018年成立以來,秉承執夢、築夢、追夢、圓夢的情懷,用舞姿展示對生命的熱愛和對夢想的追求。隨着《執夢夕陽》《崢嶸歲月》《戲塑人生》《芳華依舊》等原創舞蹈作品陸續“問世”,而為虹橋鎮市民所知曉,成為大家口中的明星團隊。

此次參賽,虹橋鎮執夢舞蹈團帶來的是當代舞《最好的舞&》。這也是這支團隊最新的原創作品。對於作品名稱,團長倪曉韻這樣解釋,“我們雖然年近花甲,但對舞蹈的激情從未減退。最好的舞&,就是當下的每一個舞&。我們團隊的成員都很珍惜每一次舞&上的演出,享受每一場舞&上的風采。”

虹橋鎮美阿里舞蹈隊在此次大賽中榮獲了社會通道優秀廣場舞團的稱號。這支23人的舞蹈團隊,三分之一為朝鮮族少數民族成員。近年來,他們自編自導了多支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深受各方好評。參賽原創舞蹈作品《鼓秀春色》就獨具民族風情,在舞&上以其鮮明的個性吸引了評委和觀眾的眼球。

據團隊負責人李花介紹,朝鮮族舞蹈和一般的舞蹈,在跳法上還是有差距的。舞者邊跳舞、邊打鼓,再合上拍子,要跳出韻味很難。但令李花感到欣慰的是,儘管不容易,但是同伴們都十分盡心,能得到專業的認可,是對付出最好的回饋。

和虹橋鎮美阿里舞蹈隊一樣,主打特色牌的還有虹橋鎮小白鴿從心舞蹈團。《扎扎搖艷》是他們這次帶來的廣場舞,蘊含着濃厚的非遺元素。據介紹,該舞蹈以環太湖地區的漢族民間舞蹈江南秧歌為創造靈感。該舞種已“沉寂”多年,目前鮮為人知。此次在《扎扎搖艷》創造的過程中,通過文化溯源、實地采風,才讓這一古老、近乎失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呈現出新的生命色彩。

“能成功排演出《扎扎搖艷》,還要感謝上戲舞蹈學院教研室的老師們。”虹橋鎮文體中心主任沈佳琳&&,“其實,我們這些團隊從業餘走向專業,其中不乏專業舞蹈家、舞蹈機構的支持和參與。”
據悉,近年來虹橋鎮高度重視群眾文藝團隊的建設,積極與上海市歌舞團等開展深度合作,通過文化共建等方式讓專業的藝術資源下沉到基層,讓業餘愛好者有機會圓夢舞&。虹橋鎮執夢舞蹈團就是首支合作共贏的“受益者”。在上海歌舞團的幫助下,團隊在“走出去”中拓寬了視野、展示了自我,在“請進來”中提升了實力、邁向了專業。在虹橋鎮執夢舞蹈團屢獲大獎的過程中,共建單位上海歌舞團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接下來,虹橋鎮將繼續深化與上海歌舞團、上海滬劇院、中福會兒童劇院等專業院團的合作,探索建立更加多元、高效的共建機制,為鎮域內乃至更廣泛地區的群眾文藝團隊提供專業、系統的支持,助力更多群文藝術愛好者登上圓夢的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