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大事記2.0:“物業+養老”,延伸服務讓養老變享老
2022年至2023年,為進一步提升居民幸福感,湖南街道在黨建引領下,鼓勵各方共同聯動,發揮集體的智慧,通過數次武康大討論,共築生生不息、心心相印、守望相助、美美與共的美好武康。隨着武康大樓居民公約文明實踐倡導隊成立、武康路391弄大門硬體更新、武康大樓空中花園2.0版改造完成、 “武康匯”居民專屬卡發放、武康居民區黨群服務站煥新亮相、首部風貌街區軟法治理指引發布等一系列改變,不僅為武康居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小確幸”,更讓“美好武康”的藍圖逐漸變為現實。
美好武康還在繼續,2024,“武康大事記2.0”已悄然啟動。通過對前期武康大討論中得出的成果進行再次梳理,湖南街道和武康居民區將進一步立足實際需求,為武康居民創造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物業+養老” 延伸服務讓養老變享老
人間重晚晴。為了用心、用情、有力破解老年人生活中的難點,更好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享的“夕陽紅”,近日在湖南街道武康居民區,美好續航“物業+養老”延伸服務黨建聯建(社區共建)簽約儀式舉辦,以貼心多樣的養老服務,為武康大樓特殊困難老人帶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簽約儀式上,武康居民區與共建單位上海高建物業有限公司共同簽署了《黨建聯建(社區共建)為老服務協議書》。協議的簽訂,標誌着雙方將共同致力於打造一個集物業暖心服務、科技賦能養老服務和社區情感融合服務於一體的綜合養老服務體系,為武康大樓的長輩們提供更加貼心、便捷、高效的養老服務。
“武康大樓現有居民114戶,其中老年居民佔比超過三成。”武康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柏祖芳介紹,近年來,武康居民區黨總支持續開展“五康”民心工程:共護老人康養屋、共做為民康樂事、共建鄰里康居樓、共享居民康健點、共繪社區小康景,明確各項養老愛老服務內容,提升老年居民的生活質量。
然而在深入武康大樓開展居民走訪的過程中,湖南街道和武康居委發現,許多老年居民日常生活中依舊存在小煩惱。有的老人反饋,家裏水龍頭馬桶等出現老化,卻不知去哪修理。也有腿腳不便的老人&&,出門倒垃圾、配常用藥等都充滿“挑戰”。面對困難,老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求助於社區,雖然居委幹部會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解決,但僅靠社區“一己之力”很難滿足老人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
從“最後一公里”到“最後一百米”再到“家門口的服務”,為了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助老為老服務體系,在街道的支持下,武康居民區與負責武康大樓物業管理的高建物業攜手,依託社區黨建聯建平台,充分發揮各方資源優勢,試點探索建立以社區物業站點為延伸的“物業+養老”創新服務體系。高建物業副總經理錢鋒&&:“作為區屬國有物業企業,我們應當承擔起社會責任,為武康大樓居民實現‘老有所養’貢獻一份力量。”
簽約的同時,還同步發布了武康居委-高建物業“物業+養老”&&卡。這份精心設計的&&卡是居委和物業送給武康大樓特殊困難老年居民的貼心守護,卡片中詳細羅列了為老人們提供的服務項目清單,十余類服務涵蓋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據悉,為了充分考慮老人實際需求,武康居委和高建物業歷時數月進行設計服務項目。柏祖芳介紹:“我們通過深入走訪,耐心傾聽和梳理老人的實際需求,並多次召開協調會,反復修改方案,才最終制定了這份&&卡。”
此次推出的“物業+養老”&&卡,具有更暖心的服務,更多元的賦能,更全面的保障!
更暖心,暖心服務緩解燃眉之急
面對老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水電管線安全、常規修理等需求,&&卡中的“物業暖心服務”能第一時間為老人提供幫助,讓老人實現“放心修”。此外,物業也將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生活垃圾傾倒、代收快遞、晾收被子、清洗空調、暖心&&、應急事件處理等無償志願服務,為老人緩解生活中的燃眉之急。
更多元,科技賦能助力智慧養老
如何讓老年人晚年生活更有品質?近年來,我國積極推進科技賦能智慧養老,依託智能設備改善老人生活。湖南街道和武康居民區通過微網格走訪,精準為特助困難老人申請智能設備,如一健呼叫和生命體徵儀,以及共建單位中國電信衡復支局為居民提供的滅火毯和包括SOS緊急呼叫、定位等功能的愛牽掛智能手錶等,讓老人足不出戶即可享受更多元的科技賦能。
更全面,情感關懷提升心理幸福
依託武康居民區已有的老夥伴計劃、睦鄰點等為老服務資源,此次&&卡中特別增設了“社區情感融合類”服務。暖心關懷、家庭照護、情感陪伴等無微不至的服務,將賦予老人更多的精神關愛,提升心理幸福感。
日前,武康居委和高建物業一同將&&卡送到了首批被納入服務對象的武康大樓老年居民手中,這份溫暖讓老人們感動不已,大家紛紛對兩個黨組織推出的創新舉措表達了讚揚和感謝。一位獨居老人更是通過微信,激動地向居委表達了感激:“謝謝大家的關心,讓我們孤獨的晚年生活又多了一份幸福的保障,心裏暖暖的,我會銘記心中!”
此次簽約僅是開端,湖南街道將以此為契機,通過社區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與更多愛心單位緊密合作,共同為美好社區建設創造有力條件,營造濃厚為老服務氛圍,努力滿足社區老人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社區管理機制,讓居家養老更舒心,讓社區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