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送變電:多項新技術助力星境站綠色高效施工
  • 新華網無人機
信息

分享至手機

上海送變電:多項新技術助力星境站綠色高效施工

2024-08-12 12:09:52 來源:新華網

  8月4日,由上海送變電公司承建的110千伏星境站土建工程已全面通過質檢驗收,具備交付安裝條件。從外向內遠眺,站點嶄新的外立面在陽光的沐浴下顯得熠熠生輝,簡潔大氣的風格展現出流暢的造型曲線,與周邊天文館等標誌性建築群相得益彰。項目部應用多項新技術助力110千伏星境站綠色高效施工。

  星境站項目位於浦東新區南匯新城鎮星空之境海綿公園內,總建築面積3012平方米。工程土建包括地下一層和地上三層。

  工程建設初始,項目部便致力於將該工程打造成為一個智能化、綠色化、高效化的工程典範。為此,項目部全面採用BIM技術及其衍生工具,增強了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提高設計與施工協同效率。在電纜層施工過程中,項目部大規模應用預製裝配式電力排管,通過BIM技術深化設計、工廠化預製加工,大幅減少現場混凝土攪拌、澆築等濕作業,累計減少現場碳排放120噸。由於星境站處於三面環公園、一面臨馬路的特殊地理位置,吊裝僅可從一側進行,施工區域受限。為此,項目部運用基於BIM技術開發的便攜式預製電纜排管安裝機械,實現毫米級精確度定位,從而解決了狹小空間吊裝問題,使電力排管整體工期縮短了3天。

  在土建過程中,傳統混凝土澆築工藝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蜂窩麻面。為保證質量工藝,項目部在電纜層施工過程中採用優質紅模板和自密實混凝土澆築技術,將混凝土施工偏差控制在國標的0.8倍以內,實現清水混凝土墻面平整光滑,減少了驗收前的修補次數和成本。現場道路採用“永臨結合”方式設置,混凝土路基全面使用再生混凝土,減少採石量,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累計減少碳排放約110噸。此外,工程土建還應用了可重復使用的預製艙臨建,綜合減少碳排放約70噸。

  此外,工程站點內還巧妙融入環保理念。雨天時,雨水經由分散佈置的“海綿”系統,自然流入佔地70平方米的“雨水花園”,在正常降雨的情況下,可實現運營期綠化澆灌零用水的目標。

  自2023年7月開工至今,工程已完成土建驗收,即將全面轉入電氣安裝階段。上海送變電公司始終秉承創新技術與綠色深度融合的理念,持續探索和應用新技術,後續將持續推進科技創新,不斷優化施工工藝,助力實現工程建設智能化、綠色化、高效化發展。

[責任編輯: 王若宇]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