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進社區,“繡”出宜居“好風景”
社區是城市治理體系的基本單元,是我們&&群眾、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如何讓城市管理治理工作不再“有心無力”?怎麼樣防止關係民生的“關鍵小事”變成疑難雜症?虹橋鎮綜合行政執法隊致力於穿好“繡花針”、縫出細“線腳”,緊貼群眾需求解決頑疾,瞄準社區網格秀出一幅幅“虹橋精微繡”。
從圍墻外到小區內,打造社區“文明圈”
走進龍柏易居公寓,小區環境凈美,建築垃圾臨時堆放點位井然有序,各方合力打造“最乾淨”為居民們營造出宜居生態。

就在半年前,該小區因背靠紫藤路東側沿街商鋪背街小巷,故也面臨着建築垃圾無處堆放的困境,恰在此時,全市城管系統推進“城管進社區”工作,虹橋鎮綜合行政執法隊以此為契機,主動針對居民反映的問題開展現場調研。2024年1月以來,在紫藤路東側沿街商鋪背街小巷和龍柏易居公寓間,中隊執法隊員穿梭掠影成為一抹亮色。
依託於已搭建的紫藤紅松處置網格,中隊安排執法隊員,通過社區對接、網格排摸、街區巡查等多途徑發現管理服務需求,構建“服務+執法”模式,從“末端執法”轉向“前端服務”,在問題“尚未爆發”、群眾還沒“熱辣滾燙”前,從源頭找到問題裉節點,加強與沿街商鋪産權人的溝通,通過普法宣傳的方式,讓沿街商鋪産權人主動拆除背街小巷與小區之間的存量違建,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米”。
從“找誰理”到“你來辦”,傳遞家門微幸福

“張阿姨,在小區電動自行車充電要在指定地點集中充電,不可以為了一時的方便私拉電線充電。這個是我們電動自行車安全使用的宣傳冊,您可以看一下,還可以在城管工作站找到我們,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和我們溝通。”虹橋鎮綜合行政執法隊化“居民好口碑”為提升原動力,以“居民表情包”為工作“風向標”,第一時間梳理居民提出的意見建議,確保“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依託城管進社區工作,中隊積極與轄區內派出所、城運中心、城建中心等管執部門開展碰頭議事會,對前期群眾反映強烈的疑難訴求明確“怎麼幹、幹什麼、怎麼配合”,針對問題涉及行政執法的事項,採取逐級閉環、分級解決的方式統籌解決,確保居民反映事項“件件有回應、件件有着落”。
從被管理到心服務,烘托居民“煙火氣”
虹橋鎮綜合行政執法隊深化“物業管理+生活服務”模式,引導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公司因地制宜開展“居民見面會”活動。今年以來,中隊聯合住宅小區內物業公司開展普法宣傳活動8場,受到居民廣泛好評。

通過協同物業公司召開“居民見面會”,圍繞住宅小區內垃圾分類、電動自行車規範充電、裝修備案等問題進行共商共議,特別是提前介入未交房新住宅小區開展各項普法,助推城市管理治理工作覆蓋從“有形”到“有效”的轉變,有效凝聚治理合力。
城市管理治理的核心是人,虹橋鎮綜合行政執法隊堅持以人為本從細節入手,通過問需於民、求計於民,以功能複合、精細化組合,注入更多“城市活力”,進一步提升服務效能,建立人民與政府職能部門之間的連接,構建“人人都是參與者,人人都是受益者”的社會格局,從而提升了人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成為人們更愛虹橋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