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分鐘能解決多少事?這間“解憂雜貨舖”每週開張
  • 新華網無人機
信息

分享至手機

120分鐘能解決多少事?這間“解憂雜貨舖”每週開張

2024-08-01 15:39:17 來源:新華網

每週1次,1次近120分鐘,在徐匯區湖南街道,片區例會制度已經成為黨建引領下社區治理“靶向發力”的新範式,“關口前移”“及時吹哨”不僅突出了源頭治理,更可以第一時間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

武康路280弄屬市政小馬路,弄內道邊樹木生長茂盛,多年未修剪,影響居民生活,如何解決?武康路106弄居民想將小區後門改造,通過門禁方便居民進出,是否可行?武康片區沿街商戶將電動自行車停在門口並充電,這是否違規,如何引導?夏季高溫,如何守護好特殊人群,尤其是那些獨居老人?

隨着各個居民區代表拋出一個個問題,湖南街道武康片區今年第24次每週例會也正式開始。區委組織部、區衛健委、上海市房地産科學研究院、烏南幼兒園等區級機關和區域單位,以及社區管理辦、平安辦、黨群中心、城建中心、城運中心、市場監管所、綜合行政執法隊、衡復物業……各方力量匯聚在高郵路7號,與片區黨委書記、片區長,居民區黨組織書記共同尋求解決之道。

整個會議議程主要採取一事一議的方式,由各個居民區提出問題,再由片區長與街道負責人溝通處置。片區“問題清單”不僅自下而上向居民區收集“關鍵小事”需求,也把12345熱線工單、信訪投訴等7大來源匯總形成清單內容,每週提交片區治理協商會分析研判、回應解決。

在整場片區例會中,“把活兒領回去”是出現頻次最高的一句話。雖然有些問題不能即刻給出解決辦法,或需進一步調查研究,又或需聯動上級部門,但不難發現,片區例會始終堅持着“居村吹哨、部門報到”的理念。

作為此次片區例會的特邀嘉賓,上海大學社會學院教授紀鶯鶯對這場會議給出了這樣的評價:既接地氣又有效率,既標準化又專業化,各個部門對政策的定義非常細緻,提出的解決方案非常直接,這樣的模式既能調動和提高基層治理效率,又能實實在在提升群眾的滿意度。

據記者了解,自湖南街道將轄區劃分為武康片區、淮中片區、東湖片區、汾陽片區四個片區,啟動深耕“街區治理力工程”後,就一直在探索片區賦能街區治理的工作路徑,片區例會也由原來的半個月一次增加到每週一次。

“從解決‘一件事’到辦好‘一類事’,我們正在推行一體化管理,目的是有效解決同類矛盾。”湖南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些問題為何會成為“老大難”,主要還是因為沒有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尤其是那些職責邊界不明確的,每一次例會都是一場頭腦風暴,也是一次磨合,始終考驗着大家的處置能力。

據悉,6月末,徐匯區下發了《徐匯區深化黨建引領片區治理解難題試點方案》,該方案明確指出,要通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方面渠道,把解決當前問題和實現長效治理真正融合;要圍繞片區見人、見事、見效,選好育好用好治理骨幹,加大疑難問題的解決力度,持續推動矛盾降量、基層減負,提升群眾滿意度。

120分鐘可以看一場電影,也可以打一場籃球,更可以閱讀幾個章節的書籍……但在高郵路7號,每週的這120分鐘卻實實在在成為轄區居民的“解憂雜貨舖”時間,也充分體現了“未訴先辦”“接訴即辦”的治理方式,“條塊協同”的模式更提升了“聯治聯管”的力度。

[責任編輯: 許超]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