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的虹橋正在蝶變!虹橋鎮黨委書記的Citywalk暗藏“秘密”

漫步虹橋鎮的街區,這裡樓宇鱗次櫛比,在以吳中路為核心的全域創新發展軸上,大型商業集聚區、高新技術産業集聚區、特色金融産業園、新興産業集聚區如四片花瓣競相綻放;緊鄰市區、毗鄰“大虹橋”,擁有了“近水樓&先得月”的區位優勢……
曾經這裡作為上海市郊典型村鎮的代表,在追求經濟發展的道路上,缺少了一些品質化、高端化、國際化的亮色。隨着城市化的浪潮,這裡一步步邁出了堅實的國際化步伐。古北、虹橋、龍柏三大高端社區,上海萬象城、愛琴海購物廣場城市商業綜合體,虹泉路旁的日韓社區被當地日韓客群稱為“小首爾”……時至今日,創新開放的經濟高地與現代繁華的商業都市在這裡水乳交融,虹橋鎮正走出一條創新蝶變之路。在訪談時,虹橋鎮黨委書記范麗春帶着大家踏上尋訪虹橋蝶變之旅。
最前沿:開闢發展新賽道
無界草坪、創意空間,今年3月,由20世紀90年代飲料工廠煥新而來的上海利豐廣場(Young Park)詮釋了創意生活的多種可能。

“這裡空間提升變化很大,草坪無界,周邊白領可以進來,雙休日許多家庭也來這裡購物游玩。”2年前,范麗春曾在這裡調研,當時企業提出對這一區域進行改造升級的設想,得到鎮裏的積極回應,納入了集中統一規劃。如今,改造後的園區已經成為一個科技+時尚的現代産業園區。
上海利豐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石慶煒對此深有感觸:“這裡已褪去傳統工業的舊衣,成長為AI(人工智能)+時尚産業的活力社區,富有創意的人、富有創意的思想與活力迸發的新技術,將在這個全新的空間激蕩碰撞,匯聚孵化出賦能城市美好未來的新質生産力。”
“在虹橋鎮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園區已經對外開放運營,接下來,希望借助鎮裏和區裏平台推介我們公司,同時期待更多時尚科技類企業聚集這裡。”在企業負責人提出進一步合作的意向後,范麗春&&,下一步,虹橋鎮在服務企業中,將通過政府真心“搭&”,讓企業實意“捧場”,有針對性徵求企業真實需求,多措並舉,助力企業做大做強。

廣場所在區域是虹橋鎮新橋集體産業園區,也是傳統的飲料生産廠房,曾經經過改造成為商務辦公樓宇,並引入了利豐集團。
“如今,利豐廣場(Young Park)成功轉型,不僅是虹橋集體土地資源的一次再生煥新,也是虹橋支持企業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切實舉措。”范麗春介紹,2021年進行二次改造後,這裡完成了3個蛻變:一是空間打破,從相對老舊的商務辦公樓,轉型成為“圍墻打開”的新型産業園;二是産業增能,從相對傳統的供應鏈服務業,轉而匯聚了“AI+時尚+金融”的現代産業社區;三是效益融合釋放,今年引入了Vogue時尚産業峰會,匯聚了眾多時尚産業龍頭企業參與,平時這裡還是企業沙龍、白領聚會、青年交友的多元空間,在這裡可以看到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

“新質生産力最主要是創新,在一個新字上,我們要創科技虹橋。”范麗春介紹,在今年發展布局中,虹橋鎮新增了科創功能,圍繞新質生産力,打造高能級的科創産業集群。
在虹橋鎮宜山路一公里範圍內,已經建成上海市中小企業特色産業園區。位於虹橋科技綠洲園區的新迪數字,就是近年來崛起的工業軟體龍頭企業代表。
新迪數字成立於2003年,是國內唯一一家達到了國際水平的國産三維CAD軟體企業。2022年成功收購了國際一流三維CAD軟體源代碼,引進—消化吸收一再創新,開啟國産三維CAD發展的高鐵模式。

三維CAD作為核心的基礎工業軟體,是我國製造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支撐。新迪數字創始人、董事長葉修梓介紹,公司軟體已經被中國中車使用,並設計出6編組車廂,包含7萬多個零件、1萬多個裝備,企業反饋實際使用效果甚至比原來使用國外軟體還好。
“中國高鐵走出世界,新迪也有一份力量。”葉修梓認為,新迪選擇“高鐵模式”,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國産三維CAD軟體,開創了三維CAD國産替代現實可行的發展路徑。

如今,虹橋鎮將産業發展從“基礎性”向“戰略性”升級,通過開闢虹橋的新賽道,在全區“一南一北”戰略的大背景下,以産業空間的“二次更新”、帶動産業招引的“二次迭代”、實現産業效應的“二次釋放”,加快打造虹橋科創、虹橋總部、虹橋金融、虹橋消費、虹橋服務“五大功能集聚區”,打響集體經濟、樓宇經濟、五型經濟“三張名片”,實現虹橋産業經濟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最生活:書寫“民生答卷”
助餐配餐、醫療保健、休閒娛樂、認知干預、心理支持等一站式養老服務,在社區食堂就能實現。

今年年初,由虹橋鎮與上海市健康養老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紅松東路綜合為老服務中心,一開業就受到周邊市民追捧。

走進中心一樓,社區食堂設有外賣點、特色檔、下午茶、老字號品牌以及公共餐區。臨近中午,不少周邊居民已經趕來就餐。“飯菜價格非常實惠,非常對胃口,比較適合我們這些上了歲數的人,在家門口能有這樣好的就餐環境,我們很幸福!”兩位正在就餐的居民開心地對范麗春説道。
這個社區食堂,是虹橋鎮為老服務的“民心工程”。
依託光明食品集團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産業鏈布局,該食堂試點“為老助餐+社區食堂”新模式,提供“營養、安全、好吃、不貴”的美食方案。值得一提的是,食堂推出了十多款老年膳食營養套餐,讓周邊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吃到進博會上的“營養套餐”。
“范書記,去年虹橋鎮發布了‘健康虹橋’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那麼在衞生健康事業上有哪些新的舉措?”在為老服務中心二樓會議室,范麗春作為區人大代表正與選民進行對話,並和人大代表一起議事。

“去年,虹橋鎮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掛牌復旦大學醫學院,我們在制訂&&虹橋衞生健康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同時,發布‘健康虹橋’十大民生項目。目前,陸續引入華山、龍華、市五、閔中心等醫聯體專家坐診,形成虹橋特色專科專病品牌。今年4月,新華醫院吳敏上海市名中醫工作室在虹橋鎮落地,為虹橋老百姓提供實實在在的健康福利。”

“對老年人有什麼好的健康服務嗎?”
“今年,我們將圍繞老百姓家門口就醫配藥需求,依託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醫療資源,積極推進“1+2+8+X”社區公共衞生設施布局,啟動建設市級口腔防治中心、護理中心、慢病支持中心,並為65歲紅色人群提供升級版的免費體檢服務。”……
“我既是區黨代表,也是區人大代表,和代表們一起議事,大家能更加放得開,也能體現更好地聽取民意。”范麗春説,把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地放在家門口的民生服務陣地,讓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話題更有聊、更生動、更有 啟發性。

上學、養老、看病、居住、就業,是每個人最直接、最關注、最現實的日常生活。范麗春認為,在追求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開拓更多民生服務項目,讓群眾擁有宜居、安居的環境,感受城市的溫度,共享發展紅利。
最國際:虹橋越夜越精彩
燈光閃爍、霓虹璀璨,鮮花香溢,游人如織。
要説虹橋鎮最具煙火氣的區域在哪?許多人會不約而同提到虹泉路上的“韓國街”,在這裡,可以聽地道的韓國民間音樂、看傳統的韓服巡游、吃正宗的韓國烤肉,很多游客慕名而來,感受上海的“國際范”。

在井亭天地生活廣場,有一家網紅烤肉店。“歡迎光臨,這邊請!”暮色初上,來自韓國的老闆娘崔允卿看到范麗春和主持人到來,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熱情打招呼。

説起與上海閔行結緣,源自一次探親。崔允卿的妹妹嫁到上海,自己經常來上海旅游,很喜歡上海的文化,所以決定在上海定居。“原本家裏在韓國也是做餐廳,所以就和妹妹、妹夫他們在上海一起做韓料。”如今,崔允卿已經在上海十幾年了,把虹橋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

虹橋“夜上海”究竟是什麼模樣?
范麗春&&,虹橋鎮推出了“夜食、夜秀、夜游、夜演、夜購、夜讀、夜展”為一體的夜經濟業態,將虹橋元素、時尚元素、國際元素相結合,實現文化、商業、旅游三者的有機融合發展。今年,該街區將舉辦一系列文化和旅游活動,涵蓋藝術展覽、文藝演出、大型音樂節、體育賽事等多個板塊,打造綜合性藝術街區,吸引更多文商旅體融合經濟,提升品牌影響力。

在上海市商業聯合會與上海轉型發布研究院合作的《2023“上海世界美食發布指數”》中,虹橋鎮的美食指數也是高居106個鎮之冠,在鎮級世界美食位列第一。今年年初,夜虹橋潮流街區入選2023年第三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
據不完全統計,在虹橋鎮生活工作的國際人士有2萬多人,佔當地人口1/6,分別來自90多個國家和地區。“虹橋之所以如此吸引人,是因為這裡有不變的精神源泉,永葆開闢、開拓、開放的魅力。同時,這裡也讓每個實幹家、奮鬥者、建設和管理者都能找到成就夢想、宜居安居的幸福港灣。”范麗春認為,這裡是不變的虹橋源,更是蝶變的彩虹橋,每個角落、每個個體都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越變越好、越來越虹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