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醫文獻館中醫科普電影“三部曲”引領健康新風尚
  • 新華網無人機
信息

分享至手機

上海市中醫文獻館中醫科普電影“三部曲”引領健康新風尚

2024-01-29 15:42:10 來源:新華網

  從2017年出發,堅守7年,上海市中醫文獻館用3部中醫科普電影,從不同時期、以不同角度講述了一個小女孩與中醫的不解之緣,弘揚中醫文化,引領健康新時尚。

  《同舟共濟》劇照 新華網發 片方供圖

  《同舟共濟》,得益中醫:該片講述了一位中醫師父親,遍尋醫書、探訪名醫,堅持十年,用三千多碗粥油、三千多次捏脊,終於將一個羸弱瘦小的早産兒養育成一個笑傲劍場的陽光女孩的故事。從此,對中醫的篤信,乃至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像一顆種子,種在小女孩的心中。

  《歸來》古鎮,傳播中醫:中醫師老賈因老宅拆遷,回到闊別已久的水鄉古鎮,有感於父老鄉鄰對中醫藥服務的渴求,懷着對故人、對中醫的感恩之心,老賈將老宅捐出改造成新場海派中醫文化基地,希望恢復新場歷史上的中醫藥盛況。逐漸長大的小賈,跟隨父親耳濡目染,也加入到傳播中醫藥文化的隊伍中。

  《傳人》新篇,光大中醫:小賈目睹了父親和中醫專家一起,通過遠程會診,用中醫經方治愈了國際友人的呼吸道重疾,更堅定了向世界推廣中醫藥的初心,最終開發出一款中醫App,實現中醫知識的在線查詢、全球共享。曾經對女兒不以為然的老賈,看到這款App上線並被大量下載,終於放下成見。父女攜手,擁抱現代科技,共同推廣中醫。同時,兩位國際友人也來到上海中醫藥大學,成為中醫的傳人。

  回望“三部曲”,2017年的《同舟共濟》甫一出現,就在業界掀起了一股新風,該片斬獲國內外多項大獎,成為中醫傳承走下書架走進現實的典範。

  2017年,精彩不斷。隨之而來的兩輛中醫文化地鐵,進一步改變了大家對中醫的刻板印象,中醫文獻不再是青燈黃卷,文獻館也不再是皓首窮經。這一年上海市中醫文獻館申報的“海派中醫地鐵專列公益宣傳”項目入選上海市科委 “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科普項目。同年9月上線了兩列中醫地鐵專列,其中2號線專列以“跨時代,傳遞愛”為主題,10號線專列以“小手法,大未來”為主題,開展了以兒科為重點的海派中醫科普。地鐵內外的車廂、燈箱、屏幕上,一幅幅漫畫,以復古與時尚結合的風格,生動展示了十二時辰養生法、八段錦、藥膳、捏脊等中醫特色養生方法,與車廂內移動電視及地鐵站內LED大屏幕上滾動播放的《同舟共濟》互為呼應。一時間,海派中醫的時尚、有趣,讓人耳目一新,開風氣之先。

  2017年“海派中醫”主題專列實景圖 新華網發 活動方供圖

  2018年,上海市中醫文獻館繼續在地鐵2號線上運行中醫專列,以“中醫婦科”為主題,將宣傳受眾精準定位於中年職場婦女和12歲以上青春期少女,在車廂內以“天癸小精靈”為主角的漫畫,展示了女性的生理特點,同時與新華網合作開展線上“看見,你的美”攝影大賽,入圍決賽的作品在上海文化時尚地標——思南公館展示一週,通過線上、線下呼應,宣傳造勢,引發全社會對女性健康的關注,海派中醫婦科由此聲譽更隆。

  2018年“海派中醫婦科”主題專列設計圖 新華網發 活動方供圖

  2019年,地鐵2號線繼續運行中醫專列,這次以“追夢”為主題,以都市白領為主要傳播對象,宣傳中醫“治未病”對“失眠”等白領常見問題的防治特色,線下活動“追夢空間”在現場展示耳穴、音療、精油等多種外治法,讓白領沉浸式體驗了中醫各種診治方法,快速拉近了中醫與市民的距離,也讓跟多白領關注中醫養生。

  2019年“追夢”中醫專列線下活動照 新華網發 活動方供圖

  中醫藥文化專列的運行,讓更多市民注意到中醫兒科、中醫婦科,注意到中醫獨特的生命觀對我們的啟示,諸多小學、初中於是紛紛邀請上海市中醫文獻館的中醫走進校園,將中醫的觀念、知識播撒到孩子們的心田,孩子們由此了解中醫、體驗中醫、相信中醫,甚至傳承中醫。

  上海市中醫文獻館第一次大規模進校園,始於2017年徐匯區的中醫藥健康文化進校園項目,“杏林育桃李,岐黃校園行”中醫藥校園嘉年華系列活動於兒童節這天在高安路一小拉開序幕,開幕式上孩子們的熱情表演,嘉賓們的精彩互動,課堂上老師們的生動講解,手工環節的歡呼雀躍,無一不讓人感受到中醫未來的希望。之後,文獻館又陸續走入了黃浦區、寶山區、浦東新區、靜安區……由此衍生了諸多精美的文創産品——《草木筆記》《金石筆記》手賬本和“天下第一方”絲巾等等,讓孩子們見識了中醫之美與中醫之趣。在前期課程基礎上,逐漸形成了以“中醫拾趣”課堂為核心內容,融合節氣養生、本草故事、穴位妙用、中醫藥非遺等知識的中醫藥進校園體系。此外,上海市中醫文獻館還先後舉行 “中醫小達人”比賽和《天地玄黃 宇宙洪荒》中醫科創營等中醫藥校外活動,吸引了全社會對中醫藥青少年科普的關注。

  近年來,上海市中醫文獻館還從四個方面讓中醫文化大放異彩。一方面,推廣中醫藥非遺,文獻館協辦、承辦了多項非遺相關文化活動,如:以“非遺新體驗”為主題,協辦首屆國潮文創設計大賽,面向全社會組織評選“創新、好用、可轉化”的國潮文化創意産品、作品和設計方案。入選上海非遺展館學子行,向莘莘學子提供中醫藥非遺文化體驗。舉辦《海派中醫》紀錄片推廣活動,“上海市中醫藥非遺體驗日”及“城市定向賽”,為群眾提供沉浸式感受中醫非遺文化的渠道。

  同時,積極拓展科普陣地。《歸來》的拍攝得到新場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也促成了共建新村海派中醫文化基地的良機。最終該基地落戶新場張小乙宅,並通過多媒體矩陣,對新場古鎮的歷史、文化、人文、産品以及與中醫的淵源進行挖掘、整理、轉化,形成多樣化的素材,通過直播、影視作品、出版物等形式傳播,推動新場海派中醫文化基地宣傳。相關視頻號“新場海派中醫文化基地”自2022年11月18日正式運營以來,已經研發了10檔中醫科普類欄目,內容涉及為中醫科普、非遺文化展示、新媒體矩陣宣傳等,入圍第一屆上海市健康科普推優選樹活動健康科普品牌。

  此外,文獻館創新文化傳播,吸引國際友人的目光。2021年與2023年,上海市中醫文獻館承辦了上海國際青少年互動友誼營中的“非遺體驗”活動,並成為其中的亮點。精彩紛呈的中醫藥非遺展示與體驗,讓國際青少年過足了癮。之後,文獻館於2023年繼續承擔“滬尚薈之駐滬領館簽證官員友誼沙龍之中秋特別活動”,用沉浸式中醫藥文化體驗項目,架起彼此溝通的橋梁。

  上海市中醫文獻館也注重拓寬宣傳渠道,基於上海市民愛旅游的特點,以中醫文獻研究成果,支持健康旅游。多次聯合舉辦健康旅游論壇,併發布健康旅游地圖小程序。同時,文獻館承辦“中醫傳統運動線上運動會大賽”,提供面向廣大市民的傳統功法展示;入選首批“社會大美育”課堂, 提供面向市民的美育課程,不斷以生動、有趣、多樣的形式,向市民展示中醫助力美好生活的可能性。

  在未來,上海市中醫文獻館將繼續篤行中醫文獻融入生活,將中醫“治未病”觀念、中醫健康生活方式惠及千家萬戶,實現健康上海、美好生活!(肖蕓)

[責任編輯: 許超]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