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金量”“含新量”滿滿!松江經濟高質量發展交出精彩答卷
1633家規上工業企業,總數全市第一;37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産值、168億元工業固定資産投資,發展動能澎湃;6.79%的R&D(研究與試驗發展)投入強度、高新技術企業數、國家級和市級“專精特新”企業數保持在全市前列,創新活力迸發……這份“含金量”“含新量”滿滿的成績單,來自松江剛剛寫就的2023年經濟高質量發展答卷。
2023年,面對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松江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為戰略牽引,做強先進製造業實體經濟基本盤,加快科技創新“核爆點”釋放,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新時代硬道理的戰略主動,穩中求進、追“高”逐“新”,持續創造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高質量發展動能。

戰略牽引持續增強
2023年11月8日,滿載39個標箱洗衣機、空調、冰箱等家用電器以及工程機械光學儀器的“中老班列-G60號”國際貨運班列首發。該班列以松江正在建設的“國際多式聯運物流樞紐”為始發站,沿中老鐵路駛向老撾和緬甸。同日,中阿G60合作發展促進中心揭牌成立。中阿改革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王廣大坦言,在“一帶一路”建設大背景下,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聯通阿拉伯國家,將進一步推動雙方産業、人文、人才等雙向奔赴,也為雙方實現高質量發展賦能。

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成果先後發布、一批重大要素鏈結和功能&&相繼落地,不僅強化了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在雙循環戰略下的資源配置能力,更拉開了九城市發展戰略縱深。隨着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影響力、吸引力、競爭力的持續增強,跨區域創新協作和産業聯動越來越緊密。僅2023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高質量發展要素對接大會,現場就實現簽約落地33個涉及九城市跨區域合作與重大戰略合作項目。
截至目前,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聚焦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聯動九城市頭部企業、院所機構、經營主體等,成立了16個産業(園區)聯盟、13個産業合作示範園區,&&相關發展指導意見,實施汽車零部件、生物醫藥、智能物流裝備等細分行業産業鏈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
同行共進的一廊九城經濟發展動能澎湃。上海科學學研究所課題組發布的《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協同創新指數研究》顯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協同創新對全國貢獻度達10%,對長三角科技創新支撐度達30%。
科創引領持續增強
2023年12月27日,長三角首個衛星製造“燈塔工廠”格思航天G60衛星數字工廠在松江正式投産下線。上海格思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曹金介紹,該産品配套了行業最先進的“柔性智能化、數字孿生、雲製造”技術,該工廠在定制衛星的柔性智能化工藝中適應用戶的響應更快速,年産預估可達到300顆,將致力打造全球領先的衛星互聯網系統。
搶佔未來産業制高點的還有騰訊G60智算中心,騰訊集團副總裁李強近期&&,在松江的項目部署了新一代的HCC高性能計算集群,以及業界最高帶寬的騰訊自研星脈高性能網絡,是國內最大規模GPU智算中心。
一方面,松江着眼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深化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上海科學院等科研院所的戰略合作,推進G60腦智科創基地二期、超硅研究院等重大研發&&建設,全面增強“從0到10”的全鏈條、全過程創新能力;另一方面,松江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導向,不斷優化創新生態環境,為市場主體創新發展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
去年上半年,在松江發展了23年的真諾測量儀表有限公司在德國米諾真蘭集團公司的支持下,在松江設立了外資研發中心。“過去三年,企業總研發費用達1.148億元,研發佔營業收入比年均超5.6%。”公司技術總監計宏輝&&。包括真諾測量儀表在內,去年共有8家外資研發中心落戶松江。目前,松江累計獲批外資研發中心63家,約佔全市10%。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松江去年全社會R&D經費投入首次突破百億元,投入強度達6.79%,其中91.4%的研發投入來自市場主體。

産業韌性持續增強
推動松江高質量發展戰略勢能轉化落地見實效,市場主體是關鍵因素之一,落地項目就是“動力源”。2023年12月18日,上海蔡同德徐重道中藥飲片生産基地項目、昱章電氣核設施用關鍵控制系統擴能及新産品産業化項目、上海洗霸松江生産基地項目、産嶸哈工智能上海生産基地項目4個項目同日開工。而其分屬的生物醫藥、新材料等行業均為松江大力發展的“6+X”戰略性新興産業。
謀劃一批、儲備一批、開工一批,松江聚力服務産業項目加快落地、建成投産,夯實高質量發展底盤。去年,全區共有上海陜煤研究院、移遠通信等70個項目開工建設,雲賽智聯、格思航天衛星工廠等80個項目竣工投産,G60科創之眼一期、科創雲廊二期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松江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韌性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其中,集成電路領域已形成從設計、製造,到封測的完整産業鏈,聚集重點企業136家;人工智能領域聚集科大智能、庫卡機器人等企業967家;生物醫藥領域集聚復宏漢霖、昊海生科等相關企業3109家。

先進製造業實體經濟基本盤,為産業高質量發展築牢了“硬支撐”,智能工廠建設則為産業高質量發展塑造了“新優勢”。去年以來,松江“國家級-市級-區級”智能工廠梯度培育體系不斷完善,2家企業獲評2023年度國家級智能製造示範工廠,位居全市第二;6家企業共15個優秀場景入選2023年度國家級智能製造優秀場景,位居全市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