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街鎮|安家!上海這個鎮如何用“一張床”築起“一個夢”?
  • 新華網無人機
正文

分享至手機

解碼街鎮|安家!上海這個鎮如何用“一張床”築起“一個夢”?

2023-12-28 09:43:0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12月27日電(記者黃安琪鄭鈞天陳傑 潘旭)“在大上海有個家”是不少建設者和管理者的夢想。在寒冷的冬夜,一盞溫馨的家燈,一個溫暖的被窩,是每個城市夜歸人內心的慰藉。

  上海市閔行區馬橋鎮正全力打造“一張床、一間房、一套房”多層次住房租賃體系,讓外來人口進得來、留得下、住得安、能成業。

   打造有溫度的“一張床”

  “一個床位每月500元,公司出錢,自己只用付水電煤的費用。” 33歲的張頌蔚在馬橋鎮從事安保工作,於11月初入住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四人間,他笑着感嘆:“真的好!配套設施很齊全,衞生間乾濕分離,有單獨的儲物櫃,四人一台洗衣機。沒那麼拘束,真的是什麼都方便,以前很難想象能以如此實惠的價格住到這樣好的房子裏。”

  張頌蔚在房間裏興奮地向記者介紹:“這是房間內的小廚房,裏面有小冰箱,平時可以在這裡做飯,如果朋友來了還可以去共享廚房聚餐,那裏有大冰箱、大長桌;隔壁還有公共客廳,可以在那裏看書、辦公、看電視,還可以大家一塊下象棋。”

  平時,張頌蔚熱愛運動,以前他只能沿着馬路跑步,如今社區裏有了跑步機,他一有空就會去跑一跑;在社區的籃球場上也經常閃現他的身影,每週兩次籃球是他的打卡項目。

  也是在這個社區,張頌蔚第一次體驗到了管家服務。“空調不制熱,東西維修都可以找管家,還可以向管家諮詢居住證辦理的事情。”張頌蔚説,小區把一些政府服務搬到了“家門口”,在黨群服務站裏不僅能一站式查詢各種政務信息,還能享受直接辦理居住證等政務服務。

  “以前覺得這樣的環境老貴了!有機會要把家裏人也接來住。”張頌蔚已經相中了小區裏的一室一廳,“我要好好努力,爭取把老婆小孩接來一起生活!”

  上海市閔行區馬橋鎮黨委書記張文琦説:“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面向一線,努力做到價格公道,服務到位。在外面他們服務他人,服務社會,在這裡他們是社區的主人,應該享受品質良好的生活。”

  構建“全品類”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

  據了解,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所在的華潤有巢公寓社區,是華潤置地在上海市閔行區打造的首個示範性租賃社區。社區佔地面積4.2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近12萬平方米,包含8棟15層住宅樓、1棟3層公共服務配套樓。這個社區在房源供應上突出了“全品類”,總房源數達2475套,形成了“一張床、一間房、一套房”的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

  其中,“一套房”共179套,套均面積60平方米,月租金3200元至3500元,主要面向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科創人才和家庭型客戶;“一間房”共2158間,平均面積30平方米至35平方米,平均月租金2200元至2600元,主要面向剛步入社會的新市民、青年人;“一張床”共有440張,為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主要面向建築施工及環衛綠化快遞醫護等行業一線職工。

  “全品類、多層次的住房供應體系是最大的特點。”張文琦説,“在一個租賃住宅項目中考慮到不同人群需求,提供品質化服務,是未來的一個趨勢,也是共同富裕的一個生動體現。”

  據悉,自馬橋項目入市以來,整體出租率已達80%左右,且已入住租客以20歲至30歲的年輕人為主,其中企、事業單位人員佔51%,一線産業工人佔35%。此外,項目入住了佔租客總數14%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行業人員。

  2022年12月9日,以有巢在上海開發經營的兩處保障性租賃住房(上海市松江區泗涇和東經項目)為底層資産的“華夏基金華潤有巢REIT”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全國首單市場化機構運營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公募REITs,這為保租房事業進一步注入了金融“活水”。華潤有巢公寓社區上海馬橋AI店有望成為華夏基金華潤有巢REIT的儲備擴募資産。

  共建開放包容的城市詩意棲息地

  據悉,華潤有巢公寓社區位於上海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內,毗鄰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莘莊工業區、松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産業園區。這裡創新、創業活力迸發,新興産業蓬勃發展,大量産業工人和一線勞動者集聚,人才安居的需求旺盛。

  “我認為安居工程能大大助力人才引進,促進科技創新,助力區域經濟發展。”張文琦説,“完備的住房保障體系才能免除人才的後顧之憂。人才有了歸屬感,才能更好地紮下根去搞科研、搞創作、求發展。”

  此外,馬橋正全力打造開放包容的城市詩意棲息地。馬橋不僅是上海唯一入選國家生態環境部第六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的街鎮,而且還連續多年成功舉辦了上海勞力士網球大師賽,文旅産業蓬勃發展。多場騎行活動在金色麥浪中展開,“風箏節”“稻米日”“釀酒季”“皮划艇”等十多項休閒旅游項目也為生活、工作在馬橋的人才提供了高品質的生活娛樂選擇。

  “我今年還第一次去看了網球大師賽,現場的觀眾很多,氛圍很好,在家門口就能領略這樣的國際賽事,感覺棒極了!”張頌蔚説。

  “馬橋文化開放多元的融合特徵,在某種程度上成為現代上海城市精神‘海納百川’的源頭。我們正是踐行這一理念,關注一線勞動者‘居大不易’的難處,帶着人文主義的情懷從細節着手,腳踏實地幹實事,圓他們的安家夢。” 張文琦説。

[責任編輯: 佘靈]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