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街鎮|最潮的産業“熱詞”為何集聚這座小鎮?
  • 新華網無人機
正文

分享至手機

解碼街鎮|最潮的産業“熱詞”為何集聚這座小鎮?

2023-12-26 12:07:4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12月26日電(記者王辰陽)這座小鎮因坐落於吳淞江之南而得一富有詩意的名字“淞南”,與這清新之風相得益彰的是,這裡還是新興産業熱潮涌動的“後浪之城”。

  其實,小鎮的發展活力是伴隨着其所在的寶山區科創引領、轉型發展脫胎換骨而來。曾經這裡以鋼鐵産業知名,如今,數字經濟、生物醫藥、新材料、智能製造、碳精準量化……當下最潮的産業“熱詞”都可以在淞南找到“地標”。

  數據統計,2023年淞南鎮高新技術企業新增約50%,53家專精特新企業落地生根,科創浪潮撬動“沉睡”地塊,走上高質量發展的“涅磐”之路。瞄準産業前沿、緊跟科技熱潮、放眼全球市場,這座淞南小鎮因擁抱“科創”而蘊藏着蓬勃動能。

  穿針引線、修路搭橋 “産業地圖”越來越密

  想了解淞南的産業發展全貌,一定要看一看這張“淞南産業版圖”,60多家高新技術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重點企業一目了然。

  在線新經濟、生物醫藥、新材料、智能製造及綠色低碳等新興産業及前沿科技是淞南産業發展的重點。近年來,淞南在這些領域孵化和吸引了一批“金名片”企業。

  
中成智谷園區實景圖。(受訪單位供圖)  

  截至2023年11月,淞南鎮新增註冊企業4132戶,芯潮流、建發醫療、同濟建築室內設計、德和生物等52傢具有濃厚科創屬性的企業成功落地,新興産業地圖再添新“地標”。

  在線新經濟領域的微盟、紐盾科技、獵上網;生物醫藥領域的藍鵲生物、惠中榕嘉;新材料領域的琥崧智能、堡森、介孔谷;智能製造領域的大界、雲路複合、拍頻光電、洛軻智能;綠色低碳領域的寶武環科、隆基光伏、易碳科技等……不僅在淞南獲得匹配的資源和空間,也以淞南為支點開拓更廣闊的市場。

  微盟是中國領軍的雲端商業及營銷解決方案提供商,致力於為商家提供去中心化的數字化轉型SaaS産品及全鏈路增長服務。它誕生於寶山、成長於寶山,今年迎來了它的第一個十年。這十年中,它數據管理能力持續提升,並開發出AI應用型産品,還為大中小微企業提供便捷靈活的操作模式和從經營到銷售的數字化轉型産品,助力企業數字化升級,通過數字科技驅動商業革新。微光成炬,數字技術如同“能量石”,帶動傳統産業實現升級和蝶變。

  碳排放精準量化是又一關乎全産業發展的前沿技術。比如,鋼材從採集、生産到加工、出運,整個鏈條需要經過上千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涉及碳排放,“精準減碳”是鋼鐵産業綠色轉型的必答題。行業痛點就是市場機遇。落戶淞南的易碳數科創制出“積木LCA雲”國産工業軟體,幫助企業在把“碳足跡”算明白的基礎上制定“減碳方案”。“企業可利用軟體自主增減工藝模塊,一鍵生成‘碳足跡’報告,數據全流程清晰透明、可追溯,成為企業生成碳排放報告的依據和減碳的重要抓手。”易碳數科負責人説,目前,這款軟體已成為首個被歐盟環境影響評價互認平台認可的中國工具。

  科技創新是驅動力也是鏈結點,對高新技術企業的支持,發揮了帶動上下游産業、相關企業的挖掘和培育作用,提高了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地方之間的黏連度。

  據統計,截至2023年11月,淞南鎮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49家,總數達225家;此外,淞南還集聚了專精特新企業5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165家。這樣“産業地圖”越來越密,也代表着這裡的産業廣度也越來越大。

  想到一起、幹在一起 為科創挖潛賦能

  淞南鎮地域面積13.65平方公里,但可用土地資源十分稀缺,相應的基礎産業配套不足,可無論是服務第一生産力、激發第一動力還是保障第一資源,都需要空間支撐。空間從何而來?

  上海市寶山區淞南鎮黨委書記張惠彬説,想要在有限的地域範圍內做文章就必須向存量要空間,主動“騰籠換鳥”,集中連片為科創釋放發展潛能。

  近兩年,淞南鎮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梳理出鎮域內15個需要轉型升級或建設調整的地塊“挂圖作戰”,通過組建鎮城市更新專班、加強與市區相關部門的溝通和聯組研討等,列出重點地塊建設計劃表,謀變求變,推動一些地塊成功轉型。

  比如,僑福A地塊,因産業定位和項目建設方資金等問題擱置了八年,淪為高架旁的“城市荒地”,既浪費優質土地資源,也影響淞南乃至寶山的整體城市形象。在産業轉型帶動和多方反復協調下,最終在A地塊建設了寶山國泰生物科技産業園,園區總投資約13.9億元,達産年銷售收入預計約15.7億元,2023年年底正式開工。淞南鎮鎮長曹維淵介紹:“園區剛剛開工,入駐企業就紛至沓來,企業看到的不僅是這裡的産業空間、營商環境,最重要的是發展前景。”

  有了空間,還需要能讓企業茁壯成長的“沃土”。張惠彬説,隨着産業的不斷更新迭代,政府的服務也必須不斷升級。我們既要當好 “店小二”,做好政策宣貫、需求收集、項目跟進等基礎服務,還要做好企業“經紀人”,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為企業在同領域、同行業、同區域找資源、找合作。將來還要做好企業的“合夥人”,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幫助企業打破發展“瓶頸”,為企業輸送成長養分,全方位服務、全周期陪伴企業發展壯大,厚植鏈群生態土壤。

  
機器人大師圈私享會。(受訪單位供圖)

  淞南有“走進淞南”“企業沙龍”“銀企對接”“科創下午茶”等企業服務品牌,2023年以來舉辦的各類營商服務活動多達49次,達到了以活動吸引人才、凝聚企業、營造氛圍的效果。比如,“機器人大師圈”私享會就是其中一次推動淞南科創産業壯大的創新嘗試,機器人及智能製造業的同行們相聚一堂,企業擴大了朋友圈,還在産業未來發展上有了新思路。又如,上科院淞南科技行、復旦校友企業淞南科技行等活動,打通了同領域或上下游産業壁壘,讓科研院所、大學與企業實現技術對接,産學研協同創新,産業鏈、創新鏈進一步融合,得到企業的一致好評,很多企業在回訪時都在期待下一次的活動。

  環環相扣、鏈鏈相融 “擁抱”小城鎮的大未來

  坐落於淞南的原寶鋼不銹高爐核心區建築修繕改造而成的中國寶武鋼鐵會博中心“金色爐&”,就是這個小城鎮未來大發展的最好見證。

  色彩斑駁卻遒勁有力的爐&,曾經鐵流滾滾、鋼花四濺,如今是科創引領、轉型發展的新地標。它猶如時空之門,背後是曾經揮汗如雨的火熱生産影像,推開這扇門便可看到科創藍海裏的乘風破浪。

  這一地塊是寶山吳淞創新城開發建設的重要區域,淞南抓住這一大開發機遇,將淞南的轉型發展嵌入其中,並深耕細作。

  吳淞創新城是上海市轉型區域中面積最大、條件最好、配套最全的一塊不可多得的“大衣料子”,其中蕰藻浜以南9.4平方公里屬淞南區域內,吳淞創新城的開發建設與淞南緊密相連。

  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主校區率先在這裡落地,2023年9月開工,2026年9月前建成交付。 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將院址選在上鋼一廠型鋼廠舊址,把“美院”建在“鋼廠”裏,充分利用了稀缺資源和歷史積澱。“工業遺存是寶貴的資源,融入工業美學的設計理念,銹跡斑斑的‘老古董’也能散發獨特魅力。”中國美協副主席、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院長曾成鋼説。長860米,最寬處120米,內部高度20米左右的型鋼廠房,全鋼結構、恢弘開闊,具有典型的工業建築風貌特徵。這裡將被活化利用,融入教育、文化、商業等功能,形成集高校教育、國際交流、公共服務為一體的開放式藝術地標。

  總結這些年淞南轉型發展的心得,淞南人會説“嘗到了科創的甜頭”,如何讓小城鎮迎來未來大發展,回答同樣是擁抱“科創”。

  淞南充分依託周邊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的資源優勢,從提升企業創新引領力、群鏈帶動力等方面形成推動合力,幫助企業與科研院所、高校實現技術對接,推動産學研協同創新,讓産業鏈、創新鏈進一步融合,在成果轉化中實現雙贏。

  最近,淞南有一批實驗室到産業鏈的新項目落地。復旦大學楊曉峰教授的半導體裝備核心零部件産業化項目、趙東元院士的介孔材料商業化項目、張清純教授的碳化硅産業化項目等先後落戶淞南,産學研一體化有新進展。

  張惠彬認為,擁抱“高校”可以通過運營機制多元化、扶持政策精準化、科創生態體系化,充分發揮同濟創園、復旦科創中心等載體橋梁、孵化、研發、賦能作用,推動形成“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産業園”的成果轉化鏈條布局,保證攻關核心技術的“源頭活水”。

  
M3科創走廊效果圖。(受訪單位供圖)

  新材料、元器件、系統工程環環相扣,創新鏈與産業鏈鏈鏈相融,在擁抱“高校”的基礎上,淞南進一步將研發優勢與産業優勢相銜接,擁抱“科創”牢牢把握全區戰略轉型機遇,強化科創要素集聚。

  張惠彬介紹,淞南將進一步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智能製造及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招引培育一批有較強科創特性的代表企業,開展産業鏈招商,引鏈、固鏈、強鏈,發揮好支柱企業的引領作用,探索實踐創新聯合體打造,構建高質量科創産業生態。

[責任編輯: 許超]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