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勇當科技和産業創新開路先鋒
11月8日,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2023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高質量發展要素對接大會在國家會展中心召開,展示了“一廊九城”勇當科技和産業創新開路先鋒,在開放的大舞&上相向而行、相互成就的科創“碩果”。

全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走廊和重要創新策源地
2019年,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納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幾年來,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按照“共築科技創新策源地、共建世界級産業集群、共育國際一流創新生態”要求,為助力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提供了長三角實踐樣本。

五年來,九城市始終堅持以高水平協同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新增外資企業註冊資本增長25%,利用外資增長54.5%,貿易進出口額達3.8萬億美元。僅在今年前三季度,九城市落地項目總投資就達到1.29萬億元,其中松江規上工業企業數、規上工業産值、工業固定資産投資、進出口總額等核心指標均位列上海第一梯隊。
如今,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全球辨識度、聚焦度、競爭力也進一步提升:首屆香港國際創科展、第四屆中阿國家改革發展論壇、第三屆中瑞地方可持續發展論壇……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一次次站上國際舞&,展現中國的科創形象。
勇當科技和産業創新開路先鋒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始終瞄準國際先進科創能力和産業體系,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數據顯示,九城市獲國家科學技術獎佔全國1/6,PCT國際專利申請數量增長163.4%,佔全國1/9;技術合同交易額增長率168%,研發投入強度均值達3.55%,遠超全國平均水平。其中,松江戰新産業産值佔規上産值比重超60%,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上升到6.79%。

面對國內外形勢新變化和實踐新要求,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始終堅持向改革要動力、用改革增活力,大膽探索實踐制度創新,推動實現創新主體和創新成果“星羅棋佈”,全力建設中國製造邁向中國創造的先進走廊、科技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的先試走廊、産城融合發展的先行走廊。
通過加快培育“從0-1”原始創新突破,九城市集聚了松江G60腦智科創基地、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蘇州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之江實驗室、騰訊科恩實驗室、優圖實驗室等重大研究平台,世界首套獼猴大腦皮層單細胞空間分佈圖譜、“九章三號”光量子計算原型機、托卡馬克人造太陽、超重力模擬離心與實驗裝置……一大批重大科創成果持續涌現。加速“從1-10”科技成果高效轉化,今年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第五屆科技成果拍賣會累計成交額接近110億元,是前四屆總額的近2倍。
九城市全力塑造新優勢新動能,通過強化産業協作與分工,健全“1+7+N”産業聯盟體系,推動16個産業聯盟、13個産業合作示範園區常態化開展要素鏈結活動。松江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6+X”戰略性新興産業,強化數字賦能,瞄準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AI大模型等全球前沿科技領域,低軌寬頻多媒體衛星“G60星鏈”、騰訊G60智算中心、上海市智算平台……一大批重大項目在這片熱土之上正如火如荼、全力推進。
構建國際一流G60科創生態
G60科創走廊的優勢在創新生態,出路也在創新生態。這些年來,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始終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共建共享國際一流科創生態,為科創主體茁壯成長、科創實力逐級躍升提供廣闊空間。今年5月25日,推進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科創生態建設大會暨2023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聯席會議上,九城攜手發布《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科創生態宣言》,再次吹響了共建國際一流科創生態的衝鋒號角。

九城市積極發揮G60國家移民政策實踐基地作用,常態化辦好G60人才峰會,在人才落戶安居、&&境、公共服務等方面持續優化政策制度供給。今年以來,松江新增人才落戶就增長42%,留學生落戶中一半以上畢業於QS世界學校排名前100院校。
科創企業發展,離不開金融要素的支撐。九城市持續深化落實央行“28條”金融支持政策,做大做強G60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目前,基金總規模達100億元,已建立涵蓋600家企業的擬投項目庫,實地調研企業206家。不斷發揮上證G60綜指增強基金、成指ETF、科創貸、批次包等金融創新産品作用,深化上交所服務G60基地功能。此外,九城市還實體化運作G60知識産權行政保護協作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等,攜手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科創生態。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賦能一體化高質量發展。9&23線高鐵客運樞紐將於明年年底前建成,通達80%以上長三角主要城市,年客流量預計達2500萬人次;同步規劃建設國際多式聯運物流樞紐,設立高鐵貨運指數交易平台,落地中歐班列,開行中老班列G60號,直通磨憨、磨丁口岸,更好服務新發展格局和“一帶一路”建設。(鄧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