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企業總量居上海前列,松江創新生態激發企業發展動力
  • 新華網無人機
信息

分享至手機

高新技術企業總量居上海前列,松江創新生態激發企業發展動力

2023-12-25 15:52:11 來源:新華網

  近年來,隨着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國家戰略的落地,上海松江持續優化支持企業創新制度安排,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涌現出創遠信科、朗億、昊海生科等行業領軍企業。截至目前,全區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2595家,總量位居全市前列,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日益凸顯。

 企業當好牽引創新“出題者”

  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在創新鏈中,貼近市場的企業是牽引創新的最佳“出題者”。2005年,做貿易順風順水的創遠信科受牽頭推進中國3G標準的大唐電信委託,計劃請一家老牌跨國公司開發測試儀表,但因種種原因遭到拒絕。自此,創遠信科創始人馮躍軍痛下決心,帶領企業邁出自主創新步伐。

  兩年時間,創遠信科首款無線掃頻儀便宣布研發成功,成為中國自主3G標準網絡建設不可或缺的工具。2011年,創遠信科推出中國自主4G標準TD-LTE測試儀。2019年開始,創遠信科又多次中標國內5G儀表集採招標,在3G、4G、5G時代連續打破國外壟斷。目前,創遠信科已成為國産無線通信和微波測試儀器儀表細分行業市場龍頭企業,主要客戶涵蓋國內外通信設備廠商、無線電監測及檢測機構等,同時承擔國家“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科技重大專項課題開發任務,並參與國家5G/6G測試規範及標準制定。

  從産業需求中總結和提出關鍵問題,讓企業本身掌握了馳騁市場發展的“殺手锏”,也促進企業不斷轉型升級。始建於1958年,隸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的上海航天精密機械研究所是上海航天的發源地。近年來,企業將信息化與智能製造上升到戰略層面,將其定位從服務保障向變革引領轉變,頂層謀劃企業數字化轉型布局,着力推進科研生産管理模式轉型,率先打造了航天離散協同製造工業互聯網平台,有力提升了企業信息時代的生存能力、科研生産新模式的構建能力,成果在離散製造行業具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

 創新政策賦能“硬科技”發展

  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的發揮,需要良好的創新生態。近年來,松江區不斷完善支持“硬科技”的制度安排,先後開展高新技術企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專利清零”行動和“小升高”工程,建立起“科技創業團隊—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科創板上市企業”的全周期創新主體梯度培育鏈,在上海市範圍內率先發布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區級專項政策。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的“松江模式”被上海市科委作為可複製的經驗在全市範圍內推廣。

  從初創、發展、初具規模到目前成為高端功能助劑行業的重點企業,上海朗億功能材料有限公司在十餘年的發展中,離不開創新政策的支持。2010年,公司創始人唐曉峰從復旦大學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畢業後,憑藉其研發的高分子材料抗水解劑,一舉獲得上海市大學生創業基金會松江分基金會30萬元的創業基金。創業起步後,朗億沒有停止創新的腳步,而松江區科委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金、高新成果轉化等政策,也持續為朗億的創新發展護航。

  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創新政策和服務的受益企業之一。在松江區科委的多方政策支持下,十餘年來,昊海生科不斷開展創新及産業整合,自主搭建了人工晶狀體及視光材料、醫用幾丁糖、醫用透明質酸鈉/玻璃酸鈉和外用人表皮生長因子四大生物醫用材料研發平台,致力於通過技術創新及轉化、國內外資源整合及規模化生産,為市場提供創新醫療産品,逐步實現相關醫藥産品的進口替代,成為所在生物醫用材料領域的領軍企業。(鄧侃)

[責任編輯: 沈梅]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