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養老錢意外燒焦,眾人接力“搶救”挽回損失
數百張人民幣平鋪在銀行理財室“工作&”上,每一張都有焚燒痕跡,幾位農行工作人員正全力以赴進行一場火燒幣的“搶救”行動,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得從今年深秋的一個上午説起。
這天上午,中國農業銀行崇明新河支行像往常一樣忙碌,一位客戶拎着一個大塑料袋神色憂愁地出現在網點大廳,大堂經理見狀連忙上前詢問。這位施姓先生激動地對大堂經理説:“你們可得幫幫我啊,這筆錢對家裏老人可是意義重大啊!”原來,施先生家中近日突發火災,存放在家中的十多萬元現金不幸受損。這筆現金是施先生父母十幾年來的養老積蓄,如何挽回,可急壞了施先生家人。火災撲滅後,施先生輾轉多處求助,卻始終沒有找到解決方案。最終,他抱着最後一絲希望,走進了農行上海新河支行。
得知原委後,大堂經理安慰施先生“先別着急,我們一定盡力幫您”,隨後他連忙叫來幾位同事,查看殘幣,制定解決方案。打開塑料袋後,大家發現,現金的損毀情況非常嚴重,輕輕一碰就會掉落焦黑的灰燼。由於施先生當天下午需要趕往市區,而這些“火燒幣”的清點鑒別兌付需要較長時間。於是,網點立即向上級支行匯報。殘損人民幣兌換是一項勞動密集型工作,為了幫助客戶盡可能減少損失,上級支行協調,最終安排新河支行和曲陽支行兩家網點聯合抽調人員負責兌換工作。同時,崇明支行也提前向分行請求“增援”,由分行派出專業老師指導網點鑒定兌付。
到了約定日早上,工作人員齊聚曲陽支行理財室,將一摞摞燒焦的現金有序擺放在工作&上。紙幣被火燒了之後,具有一定程度的碳化,被燒焦的部分一碰就會自動脫落。為了盡可能保留人民幣的可兌換面積,使錢幣不受到二次破壞,工作人員每一次接觸錢幣都十分小心。他們使用小刷子和小鑷子,對每一張“火燒幣”做清點、整理。再用紙巾擦拭後,仔細地測量比對,並及時裝袋,防止燒焦部分脫落。一張張的剝離,一張張的比對,他們全神貫注地清點着“火燒幣”。
細心加耐心,經過五個多小時的努力,他們最終當場為施先生兌換了六萬四千元。對於網點無法鑒別的紙幣,工作人員立即向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匯報,並安排專人送到人民銀行進行鑒定。經人行專員鑒定後,可兌換金額為三萬一千二百元,累計兌換九萬五千二百元。
面對這筆“失而復得”的現金,施先生握着農行工作人員的手激動地説道:“真是太感謝了!為了我們這麼費心,沒有你們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辦了!”拿到了兌換好的人民幣,施先生臉上多日的愁雲終於消散了。

特殊殘損幣兌換工作技術難度高、耗時費力,但農行的每一位工作人員牢記“服務無小事”的使命,秉持“想客戶之所想,急客戶之所急”的服務宗旨,為客戶提供優質、貼心、熱情的服務,真正做到了“你需要,我都在”。
這個故事不僅彰顯了農行員工的專業素養,也展示了金融機構在應對突發事件時的快速響應和協作能力。從接到求助到制定方案、調配人員、清點兌換,農行緊密配合,確保在最短時間內為客戶解決問題。這種高效、專業、貼心的服務贏得了客戶的由衷讚譽。農行&&,無償為公眾兌換殘缺、污損的人民幣是“民生工程”,後續會提供更多元化的“暖心”金融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