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創未來 “商”行天下 2023“賢商大會”暨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奉賢分論壇舉行
11月27日至28日,2023“賢商大會”暨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奉賢分論壇舉行。本次大會以“‘賢’創未來 ‘商’行天下”為主題,邀請600余名知名專家學者、商(協)會企業家代表共聚賢城,為推動奉賢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民企發展友好型城市貢獻智慧和力量。

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市總商會會長壽子琪在致辭中肯定了奉賢的區位優勢、集聚效應和創新動能。他希望廣大民營企業要保持大道前行的戰略定力,特別是年輕一代賢商要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努力爭做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他&&,民營企業要發揚自強不息的創業精神。放眼世界,放大格局,聚焦實業,堅守主業,主動創新,轉型升級。要順應潮流,關注科技變革,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握發展機遇。要展現大愛無疆的精神境界。發揚企業家精神,涵養家國情懷。努力促進共同富裕,積極投身公益慈善活動,協同參與社會治理,做發展的實幹家,時代的奉獻者。他強調要構建公平友好的發展環境。市區工商聯要主動作為,多方聯動協作,充分發揮商協會作用,形成促進“兩個健康”強大合力。要強化服務,充分發揮各項服務平台機製作用,真心實意助企紓困。要破圈融合,以“聯”的優勢和“商”的作用搭建高能級創新、開放和服務平台,共推奉賢、上海乃至長三角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奉賢區委書記袁泉代表奉賢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向出席大會的各位嘉賓和企業家朋友們&&熱烈歡迎,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奉賢經濟社會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衷心感謝。他&&,高質量發展是民營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希望民企可以加大在新興領域、數字化和技術創新的轉型力度。奉賢也將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打好政策“組合拳”,落實好“服務包”制度,助力企業擴大再生産和轉型升級。進一步發揮“基金+基地”作用,為企業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進一步堅持問題導向,深化“一網通辦”,營造敢投敢闖的創新創業氛圍。期待和長三角的兄弟城市一起,攜手並進、同心協力,共同開創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美好明天。
會上,奉賢區工商聯、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工商聯、上海市江蘇商會、上海市安徽商會、上海市福建商會、上海市台州商會、上海市江西商會、上海市工商聯房地産商會共同成立長三角産業聯盟南上海中心,進一步推動長三角地區商會共建、企業共聯、産業共榮,促進人才、技術等要素跨域流動和産業鏈、創新鏈的有效鏈結,不斷拓展區域一體化建設的廣度和深度。
會上還舉行了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論壇創新創業接力站項目暨奉賢專精特新企業家會客廳啟動儀式,讓廣大創新創業人才能夠借助該平台加強歷練、開闊視野、持續創新,引領帶動更多的青年人追逐夢想、成就事業。

大會還表彰了97名賢商,並為鄭春穎、陳湖文、楊勇萍、萬石龍、陳智、穆竟偉、黃慶元、蔣陸峰、吳彩琴、朱春堂、蔡國平、江祎韻、何建忠等13名“傑出賢商”頒獎,為丁佐宏、韓曉輝等2名“榮譽賢商”頒獎。
在演講環節,能建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曉輝,生物信息學專家、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潘毅分別圍繞“雙碳目標下新能源發展的趨勢”和“AIGC大模型賦能生物醫藥”作主旨演講。在下午的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奉賢分論壇中,16名專家學者與企業代表們就“擁抱健康 美在賢城”“綠色能源 ‘碳’索未來”等主題進行深入的探討交流。
近年來,奉賢經濟社會發展呈現良好態勢。2022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371.1億元,增長0.4%,在郊區中唯一實現正增長。完成區級財政收入222.5億元,總量排名提升至全市第七。完成規上工業産值2637億元,同比增長9.1%,增速位居郊區第一。經濟快速發展的背後,是廣大民營企業的共同努力。作為上海民營經濟的重要發祥地,奉賢的民營企業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今年以來,奉賢精準聚焦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圍繞基礎理論、底層技術、顛覆項目、跨界融合、轉移轉化等“五個創新”,密集&&“基金+基地”支持政策、首個區級生命健康扶持政策,通過政策疊加發力,深化“基金+基地”模式,支持民營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等形成創新共同體,支持更多民間資本參與自貿區新片區、新城建設、産業轉型、鄉村振興、民生改善等重點任務和區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建設。
此外,奉賢區持續優化扶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政策體系,先後修訂《奉賢區産業技術創新專項資金實施辦法》《奉賢區“專精特新”企業階梯培育管理暫行辦法》等實施細則,推動中小企業在細分領域精耕細作,不斷擦亮國家級中小企業科創活力區名片。截至目前,奉賢已共有院士專家工作站77家(全市第三),國家級和市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別達到38家(全市第六)和709家(全市第五)。同時,奉賢區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落實重點企業“服務包”制度,面向企業精準定制政策包,並通過常態走訪&&、專人服務對接、政策量身定制,為企業提供服務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