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銀行上海分行上海自貿區十年:親歷、受益與推動
2013年9月,中國首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在上海揭牌成立,成為撬動中國改革開放再出發的重要支點。十年來,上海自貿區發展由點及面,由面成網,充分對標國際市場,發揮“頭雁”效應,在經濟體制改革、政府職能轉變等領域先行先試,並將創新成果形成體系在全國各地複製推廣,在全國自貿試驗區“雁陣”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作為上海自貿區十年征程的親歷者,中信銀行上海分行以自身制度建設與業務創新,深度參與自貿區相關體制建設;作為上海自貿區體制建設的受益者,在與自貿區共同成長的過程中,中信銀行上海分行持續提升金融服務供給的規模和質量;作為全國“自貿區”建設堅持不懈的推動者,中信銀行上海分行將自身的創新經驗推廣至系統內其他分行,助力各地自貿區業務蓬勃發展。
親歷自貿進程,推動自身改革創新
十年來,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已發布十一批160個金融創新案例。為了更好的發揮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的重要作用,中信銀行上海分行貫徹落實金融管理部門&&的金融支持政策,持續參與外匯管理局、人民銀行的各項試點工作。沿着政策指導先行先試的方向,通過勤調研、做課題、寫報告、提建議,中信銀行上海分行先後參與並落地了《上海自貿區倉單融資服務方案》《人民幣跨境金融助力進博會全貿易鏈》《自由貿易賬戶支持離岸經貿業務銀行展業規範》《跨境融資服務升級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等多項政策服務方案。
其中,中信銀行上海分行提供併發布的《跨境融資服務升級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被銀行同業公會選為2022年最佳課題成果;《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臨港新片區境內貿易融資資産跨境轉讓業務操作指引》在上海市金融工作局舉辦的自貿試驗區金融創新案例發布會上點名錶彰。這些課題,一方面有利於相關企業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境內銀行優化資産負債結構,優化資産負債結構,還將滿足境外機構配置境內優質金融資産的需求,利於提升人民幣資産作為全球資産配置的價值和吸引力,是中信銀行上海分行積極參與自貿區建設,開展金融創新的重要體現。
拓展業務邊界,持續提升服務供給
隨着自貿區金融改革政策的不斷落地,中信銀行上海分行以服務自貿區內實體經濟需求為導向,加快各項自貿區産品及服務創新的腳步,在防範風險的前提下積極先行先試,成功落地多項自貿區創新業務。
2015年,隨着電子商業匯票在業務中的應用,越來越多的企業接受電子商票用於日常經營的收付。但電子商業匯票在上海自貿區跨境人民幣結算中的運用方案,仍需考慮與評估分賬核算體系、匯票系統、行內外清算渠道等諸多環節與因素之間的交互,同時,還需滿足監管政策對於跨境交易可識別、國際收支可審核和交易數據可報送等要求。
中信銀行上海分行在仔細論證業務方案的基礎上,經過行內多方論證和評估,首次將境外機構納入票據結算體系,成功為上海自貿區境外機構FTN賬戶企業辦理了電子商業匯票的受讓和貼現。這也標誌着中信銀行率先在全國範圍內將電子商業匯票運用於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場景,探索了跨境人民幣結算的新形式。這項創新對降低自貿區企業的融資成本,拓展跨境人民幣使用場景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此後,中信銀行上海分行積極參與各項自貿區金融創新試點,先後落地了自貿區明珠債、自貿區企業境內資産跨境轉讓、內保外貸登記等一系列金融政策和金融産品。目前,中信銀行上海分行在自貿區已實現資産負債、交易結算、現金管理、保值增值全産品服務體系。
推廣創新經驗,助力自貿業務發展
2014年取得自貿區分賬核算單元賬戶體系資格後,中信銀行持續推動深化自貿區金融改革,加快自貿區服務區域性聯動方案創新,積極向周邊兄弟分行推介自貿區差異化特色産品,尋求合作機會,讓上海自貿區創新成果切實助力全國自貿區業務的發展。
2020年2月,中信銀行上海分行聯動杭州分行,利用自貿區內便利境外企業融資的政策優勢以及自貿區自主定價的便利設計方案,成功為杭州分行某境外客戶投放了2億美元的FT境外貸款,使其替換境外的高成本融資,減輕了企業的融資負擔,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支持。
同年9月,中信銀行上海分行為蘇州分行某集團客戶搭建自貿區版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作為自貿區創新版資金池,自貿區版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不設額度管控,無需逐筆審核,將企業集團內的3家境內公司以及1家境外機構一併納入,為客戶解決了多年的跨境資金流動便利性問題。
此外,上海分行還將自貿分賬核算“先行先試”的經驗“遠銷”到北京、廣東、海南、天津、福建、四川等全國各地,並協助總行分別於2019年和2020年成功在海口和廣州複製推廣了自貿區分賬核算架構,將自貿區業務推向全國。
中信銀行上海分行是首批加入自由貿易試驗區創新改革的商業銀行,用自己的專業和行動,全力支持上海自貿區業務走過輝煌十年。今年也是中信銀行上海分行成立35周年,分行將不斷優化金融服務與金融産品,為上海自貿區發展與高水平改革開放添磚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