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糖尿病併發癥
  • 新華網無人機
信息

如何預防糖尿病併發癥

2023-07-11 17:06:25 來源:新華網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疾病,而糖尿病的併發癥卻是健康威脅與負擔。根據統計數據顯示,糖尿病引發的併發癥有100多種,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併發癥最多的疾病之一。如何管理糖尿病的進程,如何預防糖尿病併發癥,江蘇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蔣琳為大家解讀這一“甜蜜的負擔”。

  問:糖尿病有哪些併發癥?

  蔣琳:糖尿病併發癥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併發癥可見低血糖、高血糖危象。當出現出汗、顫抖、飢餓感及焦慮的時候,很有可能就是發生了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如出現原因不明的噁心嘔吐、酸中毒、脫水、休克、昏迷,尤其是呼吸有酮味(爛蘋果味)、血壓低而尿量多者,應考慮是否發生高血糖危象。

  慢性併發癥常見的有糖尿病腎臟病、糖尿病心血管併發癥、糖尿病腦血管併發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與足病。

  問:如何預防糖尿病併發癥?

  蔣琳:糖尿病治療的目標就是防治糖尿病的併發癥,保護心腦腎等靶器官,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壽命。

  如何預防糖尿病併發癥呢?預防糖尿病併發癥的關鍵在於早期進行嚴格血糖控制、遵從醫囑科學用藥以及生活方式的干預——包括控糖、控脂,加強運動和嚴格戒煙,保持良好情緒等。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會對藥物存在恐懼,尤其是注射類藥物,拒絕治療,從而錯失了早期控制糖尿病的時機。其實目前的糖尿病的治療藥物基本都是有效而且安全的,可以幫助患者儘早地控制血糖,保護胰島細胞,甚至達到糖尿病早期緩解和部分逆轉。如果血糖特別高的患者,或者病程時間長,胰島功能減退的患者,更要儘早使用胰島素來解除體內糖毒性,降低血糖。

  此外,糖友們平時也要對糖尿病慢性併發癥要提高警惕,進行自我監測,每年定期到醫院進行大血管併發癥和微血管併發癥的篩查,一旦懷疑有問題應及時諮詢醫生,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問:吃了降糖藥還需要打胰島素嗎?

  蔣琳:很多患者當服用口服降糖藥後,如果血糖仍然控制不佳,糖化血紅蛋白沒有達標,一般在醫生的指導下可以加用胰島素來進一步控制血糖。尤其是血糖明顯增高,糖化血紅蛋白大於9%的患者,建議儘早啟用胰島素治療。如有條件最好評估胰島功能。一般來説,隨着病程延長,患者的胰島功能逐漸下降,尤其病程比較長,超過6-7年的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多數胰島功能減退,需要長期補充胰島素治療。有的時候還需要口服藥聯合胰島素治療,不僅能進一步降低血糖,還能減少胰島素用量。

  問:糖尿病會傳染嗎?

  蔣琳:雖然大家常説糖尿病會“傳染”,但這個説法只是一個比喻,糖尿病是不會傳染的。家族中出現數個糖尿病患者不是傳染的結果,而是家族成員體內有易患糖尿病的基因,加之家族成員有近似的不良生活習慣(如不愛運動,高脂、高糖飲食等)而造成的。

  問:什麼是酮症酸中毒?有什麼症狀?

  蔣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於胰島素不足和升糖激素不適當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嚴重紊亂綜合徵,臨床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謝性酸中毒為主要特徵。

  病前數天可有多尿、煩渴多飲和乏力症狀的加重,伴有噁心、嘔吐、腹痛,常伴頭痛、煩躁、嗜睡等症狀,呼氣中常常有“爛蘋果味”(丙酮氣味)。當糖友出現上面這些重要預警信號時,需要盡快去醫院進行診治。

  此病情凶險,如果患者或家屬能及早發現,則會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同時,這也是在警示,糖尿病患者平時要加強自我管理,積極配合治療,防止糖尿病所産生的併發癥。

  問:除用藥外,還有什麼方式可以幫助我管理糖尿病?

  蔣琳:糖尿病作為慢性終身性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有賴於自身管理。新版ADA/EASD共識強調患者“一天24小時”行為管理,保持良好的身體行為習慣能夠為心臟代謝帶來健康影響。其中包括:減少久坐,每30分鐘活動一次;每週進行中高強度運動,讓身體出汗;每天快走,增加步數;適度增加力量訓練;早睡早起,規律睡眠。

[責任編輯: 佘靈]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