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少年兒童科學教育豐富多樣

2023年06月02日 09:42:56 來源: 新華網

  5月28日,小朋友們在上海自然博物館“六一”特別活動中進行恐龍骨骼模型的拼裝比賽。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新華社上海6月1日電(記者陳愛平)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少年兒童接受的科學教育豐富多樣,在收獲快樂的同時也提升了科學素養。

  “食醋、酒精、白糖、水按一定比例配置好,可以模擬水果腐敗的氣味。把這種食誘劑倒入塑膠杯,埋入土中杯口與地面齊平,便可以吸引昆蟲並使其“醉倒”在裏面。這就是巴氏罐誘捕的原理。”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裏,上海四年級小學生崔恬芯向觀眾們介紹調查節肢動物多樣性的過程。

  此前她和朋友們耗時兩個多月完成了《上海春申湖旁圍而未建地塊節肢動物多樣性調查》,記錄到100余種節肢動物,分析了區域昆蟲種類構成以及生境和氣溫影響,並手繪調查區域物種地圖。

  5月28日,上海自然博物館科普工作人員(左)在活動中向參觀者介紹恐龍紙模。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崔恬芯的調查由上海自然博物館館校合作項目“青少年科學詮釋者”孵化。孩子們通過體驗博物館內科研、科普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參與係統化培訓並完成項目化的學習過程。

  崔恬芯的父親也全程參與其中。他介紹,上海自然博物館邀請多名專家給予了細致和專業的指導,引導孩子們從興趣出發,以科學的方法去了解和保護生物多樣性,讓他們收獲滿滿。

  在上海自然博物館“一起野!——‘野孩子’六一特別活動”上,參加“青少年科學詮釋者”項目的小學生吳葉凡也受邀分享了《潮間帶不是垃圾袋——浦東臨港潮間帶底棲生物生態現狀和結構特徵》研究心得。此外,小朋友們在博物館的“野趣市集”上成為攤主,和現場觀眾一起利用葉片、花朵等植物材料創作書簽、收納袋等手工藝品。

  5月28日,幾名小朋友在一個關于居民小區昆蟲種類調查的展板前交流討論。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很羨慕兒子很小就能接觸科學。他們的學習資源太豐富啦!”上海白領李成環説。不久前她帶著4歲的兒子兜兜參加了上海自然博物館“趣玩·自然博物館之夜”特別活動。TED秀《鯨魚標本背後的故事》、科學實驗秀《誰是我的眼》等輪番上演,專業的科研人員成為場館導遊,豐富的活動讓兜兜“嗨了一晚”。

  上海科技館自博館展教中心教育研發部部長劉楠介紹,科普場館創新科普場景、豐富展教內容,許多公益科學教育項目活動在場館的微信公眾號上發布後,搶名額都要“拼手速”。

  不久前舉辦的第十九屆上海未來工程師大賽,吸引了上海五萬余名中小學生積極參與。他們的作品內容涉及結構、建築、機械、電子、機電、軟件工程、航太、工業設計。

  “作為推動時代發展、科技創新的生力軍,青少年的科學素養事關國家長遠發展大計。”上海科技館館長倪閩景認為,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

【糾錯】 [責任編輯: 史依靈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24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