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頻道
信息

優化營商環境,讓民企“忙”起來“暖”起來“跑”起來

2023年05月24日 14:13:08 來源: 文匯報

  2022年上海民營企業佔全市新增上市公司七成以上,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佔比超八成、“專精特新”和“小巨人”企業佔比均超九成

  民營企業正在創新創業中脫穎而出、大顯身手。上海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暨第六屆上海市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表彰大會今天舉行。過去一年,上海民營企業鼓足幹勁,積極作為,努力讓生産“忙”起來,投資“暖”起來,物流“跑”起來,積極為經濟恢復和重振貢獻力量。

  截至2022年底,上海共有民營經營主體306.84萬戶,新設民營經營主體39.76萬戶,佔全市比重95.9%。去年,上海民營經濟實現1.21萬億元增加值,在全市生産總值中的比重為27.1%;民營企業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達12337.84億元,同比增長11.9%,佔全市進出口總額比重達到29.4%。

  科技創新:民營企業自身能“造血”

  “農二代”上海點甜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金悅有個夢想:“讓農民吹着空調種地。”

  2017年,他一頭扎進金山區亭林鎮農田,搗鼓起了“種田機器人”。一個坦克狀的樣機現身農田,正面可連接包括除草、采收等機械臂,背面則是“大腦”傳感器,用於聽從後&發出的指令。從樣品到成品,王金悅失敗了數千次。北方農田幹,南方土地黏,這意味着機器需要有更強的附着力。王金悅帶着機器“扎進”田間測試,碰上機器走得“晃晃悠悠”,他掏出扳手調整機器結構。特殊環境讓王金悅的行走十分不便,他剛抬起左腳向前走,右腳就死死陷入泥地,後來是趴着朝前走。

  功夫不負有心人,花了三年時間,最終實現電動化耕地,一款農業全數字化機器人由此誕生。企業還推出大田、果園、蔬菜和特種山地四個作業種類,能完成旋耕、作畦、植保、消殺、物理除草等功能。

  最近,王金悅和團隊正思考着要讓産品在市場上推廣。“用機器人耕種可以將成本降低60%以上,全力進行産品研發,企業才有自身的造血能力,也為鄉村振興作出貢獻。”

  王金悅是上海眾多民營企業家的縮影:埋頭創新,賦能發展。民營經濟已成為體現上海經濟活力、創新能力的重要力量。2022年,上海新增上市公司中,民營企業佔七成以上。同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為9956家,民營企業佔比超過八成;“專精特新”企業達到757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為500家,民營企業佔比均超過九成。

  做自家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有了依靠

  復星、奧盛、月星、波克……這些耳熟能詳的民營企業均坐落於普陀區:涵蓋7.6萬家企業,佔全區市場主體90.2%,貢獻了65.5%的區級稅收、88%的高新技術企業、約90%的新增就業崗位。

  這一亮眼成績單離不開普陀區對民營企業的保駕護航。一方面,建立&&服務重點企業“系主任”“班主任”工作機制,推動民營企業把産品做精、主業做大、核心競爭力做強;另一方面,打造政企溝通“早餐會”、營商環境體驗官等機制,為企業紓困解難。

  上海,將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通過各類助企惠企強企服務,讓企業茁壯成長。比如,創建公檢法司、政會銀企、産學研用、國企民企牽手等機制,按季度編制民營經濟運行分析和中小微企業發展指數報告,合力解決民企急難愁盼問題。

【糾錯】 [責任編輯: 沈梅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長三角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長三角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長三角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2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