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申城垃圾分類“2.0版”聚焦低碳生活

2023年05月23日 09:56:04 來源: 文匯報

  4年前的夏天,一場垃圾分類的新時尚開始覆蓋整個上海,如今這已成為市民生活的日常習慣。

  幾年來,上海不僅在源頭投放環節發力,途中該有的配套升級一樣不少。垃圾分類投放後的收集、收集後的管理、管理後的運輸、運輸後的處理,環環相接,均達成垃圾分類的初衷。一個經得起考量的良策在實踐中增進共識、發揮作用,逐漸形成了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上海模式”。目前,濕垃圾分出量基本穩定在乾濕垃圾總量的35%左右,可回收物回收量為日均7000噸,有害垃圾分出量達到日均2噸以上,居民和單位分類達標率均實現95%。

  面向未來,上海垃圾分類正邁向“2.0版”。為更好鞏固生活垃圾分類實效,今年將推出一系列舉措,如優化社區垃圾分類“一小區一方案”,打造示範型可回收物中轉站,更新“滬尚回收”標識等,推動垃圾分類成為低碳生活新時尚。

  破袋投放強化源頭“提純”

  正確做好前端投放是生活垃圾分類的基礎,採取破袋投放是上海的特色做法。看似細小的舉措,卻可以在源頭減少80%的微塑料進入濕垃圾處置體系。同濟大學的一項調研顯示,2018年前,運至濕垃圾資源化利用末端處理廠的濕垃圾進廠物料中,雜物含量達20%至35%,而居民破袋投放濕垃圾後,運至老港的濕垃圾中,雜物含量僅為3%至8%。如此一來,就減少了為垃圾“提純”的人力物力。

  經過幾年實踐驗證,得益於基層大力推行的破袋投放等富有創造性的管理措施,上海垃圾分類“1.0版”取得階段性成功。從前端,居民分類意識;到中端,社區、街道、社會作出的努力;再到末端,垃圾處理廠的“綠色變身”,整個社會垃圾分類意識不斷增強,朝着更加規範化的方向發展。

  基於以往經驗,上海落實精細化管理,鞏固源頭分類實效。今年,以廣大市民實際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將加強部門間協同聯動,優化“一小區一方案”。通過合理設置投放時段、按需配比投放容器、加強投放點環境衞生管理、有序安排駁運收運頻次等措施,改善投放環境。同時,通過第三方測評、行業檢查、執法監督等手段,維護社區分類投放管理秩序,營造“方便大家分、引導大家分”的分類投放環境。

  加快提升資源化減量化水平

  資源化利用是城市生活垃圾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重要環節,也是市民群眾非常關心的話題。

  當前,上海生活垃圾已全量無害化處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2%,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2022年初,上海規劃新增7座濕垃圾集中處理設施,其中4座已開工建設,將進一步補強濕垃圾資源化處理能力。

  2022年底,坐落於老港生態環保基地內的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項目三期開工建設。這是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補短板、提能力”的重要項目,主要服務於中心城區及浦東新區。三期項目不僅集結成熟先進的處理工藝,還能輸出多種資源化産品,覆蓋新能源、新型飼料、新型肥料三大領域,預計年産毛油3600噸、炭基有機肥2萬噸、壓縮天然氣8萬噸,年處理濕垃圾將達到73萬噸,最大限度實現濕垃圾的資源循環和利用。

  垃圾分類是民生關鍵小事,也是綠色發展大事。上海以重大項目為抓手,加快推進生活垃圾末端處置設施建設,為綠水青山提質增色,為人民美好生活賦能添彩。接下來,對標綠色低碳、高效利用、資源循環等高質量發展要求,上海將在兩方面繼續加強探索創新。

  在推進深度資源化方面,開展濕垃圾有機質利用、沼渣高值化轉化等技術研究與應用。強化資源化利用産品推廣應用,通過對濕垃圾資源化利用産品的安全性、穩定性和累積效應進行監督評價,拓展濕垃圾資源化産品在灘塗土壤改良、林業、綠地等領域的推廣應用。以貫徹落實《上海市浦東新區固體廢物資源化再利用若干規定》為契機,先行先試,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技術或模式。

  在促進全程減量化上,積極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理念。整合各方資源,進一步落實旅游住宿業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餐飲服務業限制使用一次性餐具,快遞、電商等行業限制商品過度包裝、加大綠色包裝推行力度。

  打造“五個一批”示範亮點

  垃圾分類吹響了低碳生活新時尚的號角。今年,上海將通過打造“五個一批”示範亮點,讓垃圾分類更好融入日常。

  按照《垃圾房技術要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運要求》等技術標準,推動一批老舊破損、功能不健全的生活垃圾房提標改造,打造一批標準化垃圾房。

  根據分類管理精細化、投放環境精緻化、科技賦能精良化、回收服務精製化、特色亮點精品化的“五精”標準,打造一批垃圾分類精品示範居住區。

  結合“滬尚回收”可回收物視覺標識,全面提升可回收物體系整體形象,率先打造一批“一區一品”示範型可回收物中轉站。

  在往年五角場下沉式廣場、上海動物園等場所可回收物精細化分類試點的基礎上,鼓勵各區推進結合區域風貌特色,總結推廣經驗,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精細化分類公共場所示範區域。

  另外,整合上海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資源化利用設施等科普資源,融合運用3D雲瀏覽等技術,打造一批市民線上線下垃圾分類科普體驗線路。(史博臻)

【糾錯】 [責任編輯: 佘靈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