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魔都·民生訪談|做消費者“娘家人”,市場監管局局長講如何做好“家門口”的那些事
新華網上海4月27日電(記者程思琪)時下流行的預製菜生産過程是否安全?老舊電梯運行情況怎麼樣?“種草筆記”廣告應如何監管?27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局長倪俊南做客“2023民生訪談”,針對如何優化營商環境,保護消費者權益等問題一一解答。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局長倪俊南4月27日做客“2023民生訪談”。
餐飲服務有底線 讓美味與安全兼得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消費者和監管部門關注的重點。據統計,上海目前有31萬個食品生産經營主體,其中包括12萬家餐館和19萬家零售企業。
“這麼大量的企業,靠市場監管天天去查是做不到的。”倪俊南説,“我們要靠督促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對食品生産經營主體加強信用監管,實施分級管理,將企業分為ABCD四級,不同級別的監管強度是不一樣的,力爭讓‘監管跑在風險前面’。”
2022年,上海市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開展日常巡查、監督檢查和專項執法檢查共計100多萬戶次,發現問題企業6.4余萬戶次並要求整改或者予以處罰,查處食品安全違法案件2.97余萬起,2022年,上海市共監督抽檢各類食品樣品13萬多件,其中市場監管部門抽檢了10萬多件。
除監管部門日常監管發現問題和對重點領域的高度關注外,市民的投訴舉報也是監管部門發現食品問題的重要渠道。“去年,我們12315系統共接到食品類投訴舉報25萬餘件。我們明顯感覺到,市民在食品安全維權、自我保護意識不斷提高,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積極性也是不斷增強。”倪俊南説。
城市“煙火氣”離不開食品消費和餐飲市場的健康發展。為此,上海市市場監管局還將在食品經營許可方面繼續推出一系列惠企舉措,包括推進連鎖食品經營許可便利化、簡化酒類商品經營許可、持續優化“一網通辦”服務等。
老舊電梯有保障 為特種設備“上保險”
小區裏有了加裝電梯,生活方便的同時,電梯安全如何保障?截至2022年底,上海市共有在用特種設備60.61萬台,其中電梯31萬台,排全球城市第一。這其中15年以上老舊電梯7.8萬台,在居民樓內約3.9萬台。
“2022年上海的事故數為歷年最低,可以説上海的特種設備安全形勢狀況總體平穩可控,但安全生産須臾不可放鬆。”倪俊南説,“這兩年我們把工作重點放在電梯監管改革上,尤其加強智慧監管、信用監管。”
如今,上海市場監管部門已在全市推動建設“智慧電梯&&”,推動電梯監管數字化轉型,並定期向社會公布電梯維保單位“黑名單”,作為物業公司選擇維保單位的重要依據。截至目前,智慧電梯碼已全覆蓋,市智慧電梯&&共接入6.8萬台電梯的監測數據。
5月1日,新的《上海市電梯安全管理辦法》即將實施,對老舊電梯(使用超過15年的)、人流密集、使用頻次高的場所,建議增加維保頻次和維保項目。原先老舊電梯易出現問題的項目,建議維保單位增加維保頻次。另外,《上海市電梯安全管理辦法》對監管部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確對近2年發生過電梯事故、公眾聚集場所等重點單位,要加大監督檢查頻次;同時設置抽查制度,明確監管部門可根據需要,對電梯零部件質量、檢驗檢測質量、維護保養質量等事項實施抽查。
“質量是上海的生命。老百姓關心的問題就是市場監管部門關注的重點。”倪俊南&&,除了電梯、游樂場摩天輪等特種設備外,市場上銷售的各類産品也同樣在市場監管的關注範圍之內。“我們組織開展各類産品質量的監督檢查,開展民生領域‘鐵拳’行動,就是為了對不合格的産品和侵害消費者人身健康安全的行為堅決説不。”
網絡經濟有“紅線” 做消費者的“娘家人”
近年來,數字經濟、網絡直播不斷發展,有數據顯示,2022年上海的網絡零售額已經達到了1.33萬億元,上海正在成為頭部&&企業的聚集地。但網絡經濟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常常存在不少消費問題。
“針對‘&&’經濟,我們主要做到‘四管齊下’。”倪俊南説,“首先是加強合規指導,我們這幾年也發布盲盒、直播、廣告代言合規指引。第二是側重智慧監管,把網絡監測的範圍延伸到了直播、App、社區電商等新型電商載體。第三是重視投訴處理,主要是壓實主體責任。第四是注重協同整治,聯合打擊網售禁限售商品、‘三無’外賣、‘三假’直播等網絡突出問題。”
看似是“種草筆記”,實際是商業廣告。如何辨別這些迷惑性、隱蔽性較強的商業推廣?今年5月1日即將實施的《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裏明確提出了“互聯網廣告應當具有可識別性,能夠讓消費者辨明其為廣告”。如“種草筆記”這種通過知識介紹、體驗分享、消費測評等形式推銷商品或者服務的廣告,附加購物鏈結的,就必須要顯著標明“廣告”。若遇到以“體驗分享”“消費測評”等形式推銷醫藥類産品服務的,很可能違反了“醫藥産品服務廣告不得代言和不得使用患者名義證明”的法律規定,消費者不要輕信。
如果發布者沒有做到,廣告法裏有對應罰則。如果廣告不具有可識別性,市場監管部門會責令改正,並對廣告發布者處以10萬元以下罰款。但如果是違規發布“醫療和三品一械”廣告的,就更嚴了,視具體違法情節,最高可處罰100萬元以下罰款。
在倪俊南看來,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設,離不開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我們市監部門是消費者的‘娘家人’,維護消費者權益是我們重要職責,保護消費者權益、提振消費信心,讓消費者敢消費、願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