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魔都·民生訪談 | 事關每個人的“千萬級”項目,上海道路交通出行一直在優化升級
新華社客戶端上海4月26日電(記者 王辰陽)生活在上海的市民也許有所了解,某一天如果你出門的話,一不小心就參與了一個“千萬級”的大項目——上海地鐵工作日平均出行人次超過1000萬;機動車保有量超過500萬輛;電動自行車超過1000萬輛,常用量超過800萬;1000多條公交線路有1萬多輛公交車……交通出行涉及千家萬戶方方面面,上海市交通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道路運輸管理局局長劉斌26日做客“2023民生訪談”,介紹公共交通、慢行交通、停車優化等領域的最新情況。
上海市道路運輸管理局局長劉斌4月26日做客“2023民生訪談”
公共交通:精細化、數字化更有人情味
去年以來,上海不少公交車站的面貌煥然一新,76路凱旋路宜山路站、49路漢口路江西中路站、926路老西門站、20路公交中山公園終點站等,20路公交車新車造型取自歷代無軌電車設備的變化元素,藍白相間吸引了很多人來打卡。
劉斌&&,有關部門加強公交站點品質提升,特別是風貌區、老舊站點、樞紐等地,會因地制宜做到“一站一方案”。而在站點周圍,周邊道路、人行道、井蓋、標誌標牌、標線護欄,能不能做得更好?都是我們需要思考解決的問題。
精細化還體現在適老化改造等細節上。今年,上海計劃新增的公交車輛都將是新能源車,而且會採購500輛低地板公交車,在一級踏步基礎上增加輪椅區,車身可以升降,增加老年人、殘障人士包括特殊需求人群乘坐公交的便利。
數字化也在助力公交出行體驗的優化。上海大力推廣新一代的公交墨水屏,候車的乘客不僅可以看到後續車輛的預報時間,還可以看到車輛的擁擠舒適程度,甚至能看到車輛是不是無障礙低地板車型。這些功能都離不開兩網融合的數字賦能。
“公共交通出行服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收到了很多市民的建議或需求,會不斷地去優化改善。”劉斌説。
慢行交通:調研中解決問題制定特色方案
在日常的工作調研中,上海市道路運輸管理局的工作人員發現慢行交通的一些問題:黃浦江、蘇州河、鐵路、高快速路對慢行交通阻隔影響仍然存在,慢行路權難以得到保證,骨幹道路功能發揮不是很充分;慢行交通與交通樞紐、軌道交通、商業辦公體的換乘和緊密度、便捷性不是特別好;慢行交通的精細化和智慧化方面有很大提升空間,包括非機動車車道寬度、機非隔離、標誌標識等。
走下去都是辦法。劉斌説:“我們正在大開腦洞解決慢行交通的連續性問題,比如一般慢行抬升快速路,上面是高架、下面是地面,當中一段有沒有可能用作慢行交通,我們正在思考,結合實際研究,屬地部門、交警部門也和我們一起在想辦法。”
記者了解到,交通部門已經開展了一些慢行交通改進的嘗試。位於中心城區的黃浦、徐匯兩區重點改善醫院周邊道路通行條件,通過調整標誌標線、完善慢行交通系統等措施,有效緩解醫院周邊道路擁堵情況。
未來,有關部門將會圍繞主城區、新城、新市鎮、鄉村等4個空間維度創建各具特色的慢行示範區,上海各區和各新城、管委會結合各自慢行交通規劃,布局各具特色的慢行交通示範片區。
停車優化:千方百計在“螺螄殼裏做道場”
在上海市靜安區大寧街道,一個利用地下垂直掘進施工工藝建設的智能機械停車庫於2022年10月開工建設,目前項目正在如火如荼的施工中。周邊居民&&:“這邊平常停車壓力很大,親戚朋友過來基本沒有車位可以停。期待項目早日落成,並且有月租固定車位。”
據介紹,該項目是上海首次試點超大直徑豎井建設技術的停車場庫,計劃建設兩座地下19層的智能機械停車庫,共計提供304個停車泊位,地上佔地286平方米,地下佔地面積836平方米,是同等面積地上停車場停放車輛的10倍,有望在2023年下半年建成並投入使用,緩解周邊小區的停車難問題。
劉斌&&,還有醫院停車難也是大家反映比較多的問題。我們正在推動解決相關問題,目前有92家醫院提供了停車預約功能,市民可以在上海停車App、隨申行App、微信或支付寶小程序上查閱預約。我們想進一步和衛健委以及各個區衞生部門聯動,把停車預約服務擴大到區級醫院,特別是區中心醫院,作為今年重點項目繼續推進。
自2020年下半年推進停車難綜合治理工程以來,上海市交通委員會、上海市道路運輸管理局牽頭,會同相關市級部門和各區政府成立了停車治理工作專班,建立了工作例會、信息通報、實地核驗、評估考核等一系列工作制度。
“截至2022年底,上海共累計創建128個停車治理先行項目,開工建設約1.81萬個公共泊位,其中建設完成10296個。我們還會持續不斷努力,解決民生關切事。”劉斌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