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解碼魔都·民生訪談|房管局長:三個“加速度”詮釋超大城市住有宜居

2023年04月23日 22:37:04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客戶端上海4月21日電(記者鄭鈞天)“住房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要讓廣大市民都能實現自己的安居夢。”上海市房管局局長王楨21日做客“2023民生訪談”時表示,今年上海住房工作重點是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兩舊一村”改造和加裝電梯都要跑出“加速度”。

   圖説:上海市房管局局長王楨4月21日做客“2023民生訪談”

  供應跑出“加速度” 今年新增保租房6萬套

  王楨説,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是構建租購並舉格局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正在舉全市之力加快推進。

  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上海新增建設籌措保障性租賃住房47萬套(間),達到同期新增的商品住房供應總量的40%以上。到“十四五”期末,上海全市累計建設籌措保障性租賃住房總量將達到60萬套(間)以上。

  圖説:位于上海市閔行區的馬橋AI公寓內景圖。

  2021年至2022年,上海完成了新增建設籌措總量23.8萬套。“‘十四五’的前兩年,我們就跑出了加速度,完成‘十四五’目標的一半以上。”王楨表示,租賃住房重在體現職住平衡,規劃的60萬套(間)保障性租賃住房按照職住平衡的理念,多布局在産業園區、高校、商業商務區、軌道交通站點周邊。

  保租房籌建好了,申請方便嗎?目前,上海正著力打造線上服務平臺,依托“隨申辦”App開發了“我要租房”的應用場景。這個平臺上匯集了全市各類租賃房源,能夠提供線上看房、選房、申請預約、合同網簽備案、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租金等多種功能,用“一站式服務”提升了有租賃需求市民的體驗感。

  “目前,保租房項目上線14個、總房源數量達1.6萬套,很多新市民和青年人已經在平臺上提交申請。在提交申請的對象中,40歲以下青年人佔比達到90%左右,其中35歲以下約佔四分之三。新市民的佔比達到了90%以上。”王楨解讀稱。

  “這個平臺能夠實現保障性租賃住房申請對象當天線上申請,當天就能夠完成審核,並簽約入住。”王楨説,為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建設發展,上海先後制定出臺了10余項配套政策細則,形成覆蓋整個租賃全生命周期的政策體係。

  2023年保租房發展將實現哪些突破?王楨表示,“我們要一手抓好持續的建設籌措,繼續跑出‘加速度’,一手要抓好供應,兩手抓兩手硬。”

  據悉,上海市今年的目標是建設7.5萬套、供應6萬套保租房。房子有了,價格如何?王楨表示,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價格管理十分嚴格,其租金價格約為市場價格的九折,政府將控制每年的租金漲幅,讓市民“租得穩”。

  據悉,保租房租金的年度漲幅既不能高于同期市場化租金漲幅,也不能高于5%的“雙控”線。房管局還建立了租金價格的監測預警機制,當市場租金顯著上漲或可能顯著上漲的情況下,政府將採取相關幹預措施,讓租金水準保持在合理幅度。

  此外,上海還將全面健全和完善“一張床、一間房、一套房”的多層次住房租賃供應體係,緩解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難。王楨説,在保租房供應結構中,大量為城市運營提供基礎公共服務的一線服務人員不應被遺忘,“我們將打造一批宿舍型的城市建設者管理之家,從可負擔的角度,大力發展‘一張床’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品種,計劃今年首批推出5000張床位。”

  “如果保租房按照發展目標加快實現,達到整個租賃市場供給的25%,將成為市場的穩定器,讓廣大市民都能夠在上海的住房保障體係當中感受到溫暖,實現自己的安居夢。”王楨表示。

  改造跑出“加速度” 打好“兩舊一村”攻堅戰

  上海已經打響“兩舊一村”改造攻堅戰。舊住房成套改造和城中村改造都是其中的“硬骨頭”。

  “去年,我們把全上海不成套的各類住房底數全面摸清。今年,我們的工作目標是實施不成套的職工住宅改造28萬平方米。其中,小梁薄板房屋約12萬平方米,今年一季度已啟動實施4.5萬平方米。”王楨表示,“兩舊一村”改造工作全面提速,時間緊任務重,計劃“小梁薄板”房屋改造到2025年底基本完成,到2027年底全面完成;2032年前,不成套職工住宅改造全面完成。

  在改造方式上,王楨表示將因地制宜採用改造方式,有的採取拆除重建,有的採取原址改建,在實施舊住房成套改造的同時實施小區環境整體改造提升。

  圖説:普陀區紅旗村改造後效果圖。

  舊住房成套改造集中于中心城區,在上海的近郊還存有大量城中村,居住條件較為惡劣。從2014年開始,上海啟動城中村改造,截至2022年,上海共批準62個城中村改造項目。王楨表示,多年來,上海實施城中村改造主要取得四方面成效:

  一是惠及民生,已批準的62個城中村項目中,有2.7萬余戶村民改善了住房條件,項目建成後為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留下長期收益的資産;二是促進發展,截至2022年底,已批城中村改造項目引進社會資金總量5500多億元;三是提升功能,城中村改造改善了居住環境臟亂差的面貌,同時也對群租亂象進行了治理,公共安全隱患得到消除;四是通過城中村項目保護了歷史風貌,在改造過程中,上海市相關部門結合歷史文化的風貌保護,留住了鄉愁,傳承了文脈。

  王楨透露,去年年底,上海對全市城中村進行了排摸全覆蓋,總共排摸出700多個點位、涉及11萬戶農戶。“城中村房屋設施老舊、基礎設施薄弱、公共隱患比較突出,廣大村民的改建願望非常迫切,下一步我們將圍繞提速、擴容、增效來促進城中村改造。今年的計劃是新啟動改造項目10個,改造老舊村居房屋不少于130萬平方米,受益居民要達到4000戶。”

  加梯跑出“加速度” 今年計劃同比增五成達3000臺

  2019年以來,上海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解決了大量“懸空老人”的出行難問題。王楨透露,截至目前,上海加裝的電梯已經投入運作4397臺。作為上海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民生工程,今年如何推進?

  “為應對城市老齡化發展的需求,我們會進一步加快加裝電梯工作的進度和力度。今年制定的工作目標是3000臺,比去年提升50%。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爭取通過進一步努力,超額完成。”

  圖説:虹口區江灣鎮街道率先成為上海首個實現整居委加梯的街道。

  王楨透露,今年上海將加大力度推進規模化加梯。如把老舊小區的綜合改造和加梯工作無縫銜接,實現“老舊小區改造+加梯”模式。“我們每年要對1000萬平方米老舊小區進行綜合改造,在實施過程中,加梯相關的管線搬遷等工作也可以結合進去,為規模化加梯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礎條件。”

  “在前期加裝過程中,一臺電梯做管線搬遷,成本較高。現在有些區在探索整小區進行管線整體遷移,這為整小區規模化加梯創造了良好條件。通過規模化加裝電梯,實現既有總量的提升,也有品質品質的提升。”王楨説。

  當前,上海不少住宅小區為方便居民參與加梯工作、盡快達成一致,在徵詢階段就用上了數字化手段。“為提升工作效能,我們推出‘梯小二’二維碼,居民通過微信掃描就能以簡單的操作就能表達加梯意願。各區房管部門、各個街鎮則通過後臺資訊係統,及時掌握居民的加梯意願,也進一步暢通了政府和居民、居民之間的溝通渠道。”王楨説,一棟樓裏有加梯意願的居民數量達到後,就自動推送。

  加梯完工後居委會與物業都不願意接手,權屬該歸誰?有不少居民反映,隨著加裝電梯臺數的不斷增加,後續的維護和保障,成為日益增長的現實需求。

  王楨表示,電梯完成加裝之後,首先要明確這臺電梯的權屬,也就是管理的責任人,“所有加裝電梯的出資人都應該是這臺電梯的資産所有人,即該棟樓的大部分業主。”

  “加梯完成後,有多種長效管理模式可供居民選擇。居民自主管理是一種模式,也有不少居民通過購買保險、選擇維保單位等模式進行運維,還有的小區採用物業托底的管理模式。”王楨提醒,電梯管理要指定專業維保單位,專業才能確保安全。

 

【糾錯】 [責任編輯: 沈梅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1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