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影市場三數據全國城市第一
“電影+爆米花+可樂”的新年俗又回來了。大年初一到初六,上海電影市場拿下票房、場次、人次三項全國城市第一。
受優質影片供給充足、電影票價同比下降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帶動,春節期間的上海影院人頭攢動。許多黃金時段的場次100%爆滿,一票難求,成為近年來極少見的現象,疫情三年累積的觀影需求得到較為集中釋放。2023年春節檔見證,上海電影春節檔票房創歷史新高、現實強勁復蘇勢頭,滬上電影院再次成為市民節日文化消費的主要場所、帶動周邊人流與消費的重要引擎。
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1月27日(初六)24時,兔年上海春節票房累計2.6億元,全市影院春節期間共放映7.5萬餘場,約388萬人次觀眾走進影院,這三項數據均列全國城市第一。值得一提的是,總放映場次與人次均大大超過了其他一線城市,並高於去年上海自身的數據。與此同時,影院賣品部有序恢復開放後,不僅久違的“爆米花香”引觀眾頻頻曬照打卡,觀影行為也帶動了周邊商廈、簡餐的消費人流。與2019年疫情前同期相比,上海萬達院線、百麗宮院線的周邊文創和餐食等賣品銷售額恢復到117%,聯合院線、大光明院線恢復到90%,成為影院發展的重要經濟來源。充足的場次與人次、迅速恢復的銷售量,種種跡象表明,在三年疫情後,上海影院仍能維護好巨大的市場、服務好觀眾。
強力復蘇的市場極大提振了行業信心、鼓舞了士氣,這背後離不開多項長短期結合、綜合施策的指導與市場調控。疫情期間,上海先後&&《全力抗疫情助企業促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上海市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等,着力幫助影院緩解經營困難和壓力;去年6月,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電影局又發布《關於促進本市影院行業平穩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有針對性地制定了八項紓困政策,多措並舉,為影院生存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穩住了上海電影市場的基本盤;今年伊始,為穩步推進市場復蘇,“上海觀影惠民季”啟動,2000萬元投入讓利於民,讓觀眾享受每張票立減20元的優惠;臨近春節,上海市電影發行放映行業協會引導滬上影院在各片時長增長的情況下主動降低市場票價,通過增加場次、犧牲部分票房、讓利觀眾來吸引人流。綜合施策成果喜人,上海今年春節檔的平均票價為67元,低於2022年的70元,得到觀眾認可。
可貴的是,市場、觀眾、內容也正在上海形成良性循環。春節檔全國排名前三的影片分別是《滿江紅》《流浪地球2》《熊出沒·伴我“熊芯”》。而上海地區的票房冠軍由《流浪地球2》佔據,顯示上海觀眾對展現中國電影工業高水準的科幻大片更為青睞。此外,《無名》在上海市場取得了超3100萬元票房成績,穩居第三。除影片在上海拍攝、具有濃重的上海元素外,也體現了上海觀眾對於藝術電影較高的欣賞能力和審美旨趣。此外,上海出品的《無名》《交換人生》兩部影片表現不俗。截至1月27日24時,這兩部“上海出品”累計貢獻票房超過八億元,助力全國電影市場復蘇。(記者 王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