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行動”引領建設長三角科創共同體
上圖:G60科創雲廊。 記者 袁婧攝 製圖:李潔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合力培育、産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協同推動、創新創業生態攜手共建、全球創新網絡協同構建、協同創新治理體系一體化推進——最新發布的滬蘇浙皖《三省一市共建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行動方案(2022-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以“五大行動”為引領,到2025年,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創新策源能力全面提升,若干優勢産業加快邁向世界級産業集群,區域一體化協同創新體制機制基本形成,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行動方案》以“推進長三角科技創新一體化,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為主線,秉持“戰略協同、聚焦重點、共商共建、市場為先、開放共贏”的基本原則,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圍繞國家重大需求,立足三省一市科技創新資源稟賦,聚焦重大科學問題、重點技術領域、重要産業方向,依託重大項目、重大&&,集中力量持續突破。
作為培育長三角原始創新能力的重要舉措,“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合力培育行動”居於“五大行動”之首。《行動方案》提出,將加快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形成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融通發展的國家實驗室體系;圍繞基礎前沿科學、前沿引領技術、關鍵共性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等領域,布局建設一批高水平研究機構;鼓勵長三角高校與企業構建跨區域的聯合創新中心,深化産學研合作;加快集聚高端創新主體,聚焦重點産業領域,培育一批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領軍企業。
在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同時,三省一市還將合力打造一批示範引領創新&&,建設大科學基礎設施集群。主要任務包括:按照一體化管理運行模式,協同推進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高水平建設;依託上海長三角技術創新研究院、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長三角石墨烯聯合創新中心、長三角“感存算”一體化超級中試中心等,推動三省一市共性産業區域協作,聯合培育一批以長三角命名的新型研發機構;着力構建長三角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推進自由電子激光、同步輻射光源、核聚變能源、超重力離心技術、量子精密測量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長三角三省一市地緣相近、資源互補,促進産業鏈深度融合勢在必行。“産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協同推動行動”將從聯合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重點産業科技支撐力、推廣科技成果惠民技術三方面着手,瞄準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國家重大需求,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領域,主動發起和聯合承擔若干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加快促進量子計算、類腦智能、細胞治療、人類表型組等領域重大基礎研究成果産業化。
“創新創業生態攜手共建行動”將系統推進長三角區域全面創新改革,推動科技成果跨區域轉移轉化,深化創新要素自由流動開放共享,加大科技創新相關人才支持政策的協調力度,促進人才在各省市之間順暢有序流動,支持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加快打造科技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的先試走廊,營造更高效、開放、有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
“全球創新網絡協同構建行動”將從構建多樣化國際合作渠道、共建共引高水平開放創新合作&&、推進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三方面發力,根據長三角産業鏈創新鏈布局需求,共享、共建一批海外孵化(創新)中心、國際聯合實驗室,共同參與或發起全腦介觀神經聯結圖譜、深時數字地球、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等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由此匯聚全球創新資源,構建“雙循環”重要承載區。
“協同創新治理體系一體化推進行動”聚焦於加強組織領導與統籌協調,建立科研誠信協同機制、科技數據治理機制,健全跟蹤評估與區域研究機制等,全面提升長三角科技創新治理能力。(記者 沈湫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