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員工為顧客遞上“愛心拉花”咖啡

吳佳辰正在製作咖啡 江躍中 攝
9月5日是上海慈善周開幕日,起了個大早的吳佳辰,把自己打理得“清清爽爽”。上午9時45分,他走進位於南京西路豐盛裏3樓的多特瑞六感體驗中心。全市首家商業化運作的以自閉症員工為主體的咖啡館——“多·幸福咖啡館”昨天在該中心開業。作為一名咖啡師,吳佳辰將與另4名同樣患有自閉症的員工,正式開啟朝十晚七的職業生涯,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相應的報酬。
市場化的價格、標準化的服務,咖啡館的發起人之一華東師範大學科學康復係副教授陳東帆希望,未來,“幸福咖啡”能依靠口味而非自閉症的特殊標籤,在咖啡館林立的上海成為新晉網紅,進而走向全國。
帶教老師扶一程
左右晃動拿着拉花杯的手腕,咖啡上暈漾起白色的“之”字形奶泡,奶泡逐漸聚攏,最後形成了一顆愛心圖案。咖啡上的拉花儘管並不完美,但那是一顆用真誠畫出的愛心。做完後,吳佳辰報以稚氣的微笑,將咖啡交到顧客手上,並迅速將水&清理乾淨,整個過程一絲不茍。
他的同事王相晴則主攻烘焙,學習訓練一年以來,她已經具備了初級點心師的能力,可熟練製作曲奇餅乾、瑞士卷、蛋糕等各種點心,當天,她將當場製作完成的手工月餅推薦給大家品嘗:“我學了一個星期就會做月餅了,嘗嘗味道怎麼樣?”
兩人的康復老師上海小馬過河啟星藝術發展中心——上海博愛兒童康健園主任王恒民告訴記者,以製作咖啡為例,正常人可能學習幾天就能上手。但為了讓自閉症患者熟練掌握,康復老師將咖啡研磨、咖啡萃取、牛奶拉花和咖啡機清潔等各種步驟進行分解細化,打造了一套規範化流程和訓練課程,反復訓練。表面上自閉症患者在做一杯咖啡,實際上他在進行認知執行功能訓練。
“多·幸福咖啡館”位於多特瑞六感體驗中心的一隅,共配備5名自閉症員工和1名帶教老師,他們與多特瑞六感體驗中心的其他員工作息相同。帶教老師主要在旁觀察,協助處理一些初期的突發意外,之後慢慢淡出自閉症員工的職場。
愛心企業撐一把
“多·幸福咖啡館”脫胎於華東師範大學“幸福之花”研究基金課題《基於機器人技術的孤獨症兒童社交障礙干預系統》項目。愛心企業多特瑞公司在得知“幸福之花”項目的需求後,主動提出可以在公司門店內辟出一塊場地,作為項目的實訓基地。這樣,“幸福咖啡”順利開張了。
根據陳東帆的美好規劃,通過和愛心企業合作,未來申城會有若干以“幸福咖啡”作為後綴名的“自閉症”咖啡館,逐步把“幸福咖啡”的品牌推向全國。
以吸納自閉症人士就業為特色的咖啡館實際運營後,面臨生存與發展壓力。如何讓這一模式走得更遠,輻射更多的自閉症患者,陳東帆坦言:選址必須位於市中心的CBD,客流大,自閉症患者才能更多地跟社會交流。咖啡館要生存下來,就一定要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産品——一杯味道醇厚、好喝,復購率高、售價能覆蓋成本的咖啡。慈善需要商業化、市場化,光靠社會“愛心”,難以解決自閉症患者自我造血的根本問題。但商業化的步子邁得過大,也會帶來經營壓力,所以項目組決定為了幸福咖啡的良性發展,必須引進愛心企業。“上海咖啡館競爭激烈,特別是疫情讓不少咖啡館面臨困難,如果幸福咖啡館一開業就直面這樣的生存難題,很容易過早夭折。有愛心企業撐一把,減收免收場地的租金,可以解決咖啡館運營的後顧之憂。”
喜歡喝咖啡的市民李女士,點了一杯30元的多愛·拿鐵,“價格適中,味道也醇厚,我以後喝咖啡,就選這裡做的了,也是對孩子們的支持啊!”李女士邊喝邊説。(江躍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