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重塑肢體功能!“智能康復港”賦能傳統治療
上肢康復機器人、下肢康復機器人、腕關節康復機器人、踝關節康復機器人……這些傅利葉康復機器人正在“智能康復港”緊鑼密鼓地工作着。在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七人民醫院(簡稱“市七院”)康復醫學中心的“智能康復港”,康復治療師會根據患者的病情設定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案,在此期間,患者將在康復機器人的引導下完成訓練動作,幫助重塑其肢體功能。

市七院康復醫學中心副主任、康復醫學科主任吳緒波接受採訪。新華網 發
市七院康復醫學中心副主任、康復醫學科主任吳緒波介紹,僅通過傳統治療手段很難讓患者獲得理想的康復效果,而在智能下肢外骨骼機器人的幫助下可以有效幫助解決這個問題。他舉例,今年8月初,83歲的戰阿姨因腦梗發作導致右手、右腿失去知覺,一度無法動彈,而在進行康復訓練8天后,如今戰阿姨已能被攙扶着下床行走。戰阿姨説:“我進醫院的時候是躺着的,經過醫生和治療師悉心照料,現在各方面都恢復得很好,能在兒子的攙扶下慢慢下床走路了。”

戰阿姨在下肢外骨骼機器人的輔助下進行步行訓練。新華網 發
智能康復設備還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治療師的雙手,讓治療師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吳緒波説:“區別於單一的康復設備,各個設備之間通過網絡實現數據互聯互通,能及時收集到每位患者在不同設備上的評估和治療等相關數據,治療師再根據數據進行分析和整理,對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分析治療效果有很大幫助。” (編輯:許超;攝製:徐昌敏)
【糾錯】
[責任編輯:
沈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