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成片二級舊裏以下房屋改造收官

2022年07月25日 08:50:01 來源: 解放日報

7月24日,建國東路68街坊、67街坊東塊舊改生效。 海沙爾 攝

  7月24日,是黃浦區建國東路68街坊及67街坊東塊舊改二輪簽約首日。位於順昌路上的舊改基地,一大早就有居民趕來現場簽約。

  基地辦公室的一墻之隔就是68街坊、67街坊東塊。百年老弄堂,簡屋陋室低矮逼仄,很多人家還在“拎馬桶”;今年疫情期間這裡是“重災區”之一,封控了80多天。昨天,這裡喜氣洋洋,舊改生效了,居民終於圓了“新居夢”。“我在建國東路地塊住了70多年,沒見過鄰居們像今天這麼開心!”84歲的居民鄭忠憲説。截至記者24日晚11時發稿時,有1800多戶居民的建國東路68街坊及67街坊東塊二輪簽約首日簽約率已達97.60%,簽約數字還在繼續攀升。

  建國東路68街坊及67街坊東塊舊改的生效,標誌着黃浦區已完成成片二級舊裏以下房屋改造,也標誌着上海成片二級舊裏以下房屋改造收官。

  黃浦區承擔着全市一半的舊改體量。過去30年來,黃浦區超過41萬戶居民通過舊改,改善了居住環境。特別是過去三年,黃浦區創新舊改機制,攻堅克難、換擋提速,舊改徵收總量超5.8萬戶,讓居民們告別舊裏、住上新居。

  “水塔人家”再不用擔驚受怕

  84歲的孤老鄭忠憲獨自住在地塊內的建國東路143弄。一套20多平方米的底樓房,終年不見陽光。

  70多年前,他與兄弟姐妹跟着父母搬進了這裡,最多時家中擠了9個人。屋子中間隔一下,隔出了前屋和後屋;後屋在半空中又隔了一下,隔出了一個閣樓。“半夜想上廁所,一不小心會踩到睡在地上的人。”

  父母過世後,兄弟姐妹成家後陸續搬走了。7年前,老宅裏只剩下鄭忠憲一個人了。居住空間似乎“寬敞”了,但簡陋的環境實在不適合養老。

  洗澡,就是鄭忠憲的一個“心病”。上海的二級舊裏以下房屋,當年大都為一戶人家居住而設計,後來住進了“72家房客”。廚房、衞生間不夠用,連燒飯的亭子間都改成了房間住人,洗澡更是沒有地方。夏天時,鄭忠憲還好將就,趁着夜色在廚房衝個涼水澡,冬天只能去公共浴室。“我一直盼望能在家裏洗上一個熱水澡!”

  七八年前,在政府推進的馬桶改造中,鄭忠憲家裝上了抽水馬桶。他想請人在馬桶旁邊裝個熱水器,但安裝時發現,排氣管接不到室外,不符合熱水器安裝的安全條件。鄭忠憲一直失望到現在。

  舊改徵收了,鄭忠憲很早就表態:願意簽約。他選擇貨幣補償,為自己選了位於長寧區的一個老小區。“一室戶,40多平方米,有獨用衞生間、廚房和陽&。離最小的弟弟也近,有個照應,買菜、看病也方便。洗澡,更是想洗就洗。”他從補償款中為自己留下了一筆養老錢,其他的分給了生活拮據的兄弟姐妹,讓大家一起改善生活。

  同樣高興的還有居民王德強。聽説舊改生效後,王德強趕緊給妻女打去電話報喜。王德強的家很好找,緊鄰着一個巨型的廢棄水塔。

  水塔是建國東路68街坊及67街坊東塊的地標,有20多米高,建造於七八十年前。當年為解決住房難,人們“見縫插針”地造房子,水塔之下與周邊都建了房子。王德強的房子包裹着水塔的立柱而建。

  從一間四戶人家合用的廚房旁,爬上一段陡峭的樓梯,再低頭進入一扇門,就到了王德強的家。10多平方米,一張雙人床、一個小飯桌、一個衣櫃、一個冰箱,已將他家塞得滿滿的,一個臟兮兮的抽水馬桶就裝在飯桌旁。電風扇在腳邊呼呼地吹着,但房間依舊悶熱不堪。王德強指着飯桌下一隻空調對記者説:“一下雨,屋頂漏水、墻壁滲水,搞得老房子到處都是‘酥’的,空調機裝過,又掉下來了。”

  不過,讓王德強最難受的還是頭頂上的水塔,五根立柱之上便是三層樓高的巨型容器。“前幾年,水塔掉下過大塊墻皮,不知道哪天會不會再掉東西下來。舊改生效了,這下好了,以後不用再擔驚受怕了。”王德強説。

  居委幹部與居民相互鼓勵打氣

  舊改簽約持續到25日凌晨,而這一夜,註定會是很多舊改人家的難忘之夜,在這背後有着徵收人員與街道居委幹部無數個不眠之夜。

  建國東路68街坊及67街坊東塊舊改一輪徵詢早在今年1月底就生效了,首日徵詢同意率達到98.5%,可見居民盼舊改心切。

  但正在舊改二輪簽約準備工作如火如荼地推進時,疫情突如其來。“地塊內很多老房子在3月初就開始封控了。舊改不得不按下了暫停鍵。”負責徵收工作的黃浦區第五徵收所副經理曹曉冬説。

  因為房屋質量差、密度高、廚衛合用,二級舊裏以下房屋是此輪疫情的重災區。“當時,我們從早到晚忙着社區防疫,但頭腦一空下來時,我就會想起舊改,真盼望著疫情早點結束,居民能早點搬離這裡。”跟着居民封控在小區裏的建三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陳瑜説,居委幹部去送物資時,會和老居民們相互打氣:“等到舊改生效了,一切就好了”。

  6月,在上海恢復如常後,黃浦區迅速啟動了舊改工作。頂着連日40℃的高溫,徵收所工作人員與街道居委幹部組成的徵收組,奔走在地塊內,走進居民家,一戶戶了解情況與難處,講清政策、進行宣傳動員。

  經歷此輪疫情,很多居民都意識到:舊改不僅關乎着生活環境的改善,還關乎着個人的健康與安全。“他們的舊改意願度更高了。”陳瑜説,舊改不是要居民搬家,而是要幫助他們改善生活。我們要幫助他們解決難處,讓他們開開心心地搬出舊居。

  有戶獨居老人,家裏也就30來平方米,但有兄弟姐妹等人15個戶口。老人很想舊改,但不知道怎麼分配補償款:擔心給大家分得少了,親情沒有了;又擔心分得多了,自己沒有安身立命之所。徵收組將老人親屬請到一起,給大家講政策、講親情。後來,眾人達成了共識——舊改不能傷了親情,他們商量好分配方案,還一起幫助老人選購了讓她滿意的新居,老人如願簽約。

  一對六七十歲的姐妹,從小相依為命住在地塊內。姐姐身體殘疾,妹妹一直在照顧她。兩人的父母留下了上下兩層的房子。姐妹兩人住在樓上,樓下出租,兩人因此有了一份穩定的租金收入。要舊改了,妹妹最初不同意。她始終記得父母臨終時的話:“再怎麼樣,也不能動這套房子,要為姐姐守好。”徵收組多次上門為她解開心結:“老人不讓動房子,是希望能讓姐姐有個依靠。但再過幾年,你年紀也大了,照顧不了姐姐了。趁着這次舊改,換個好點的環境,再請個保姆,不是能更好地照顧姐姐嗎?”在簽約的頭一晚,妹妹就給居委幹部發來了短信,同意簽約。

  迎難而上,留下的都是最難啃“硬骨頭”

  建國東路68街坊及67街坊東塊舊改的生效具有歷史性意義:黃浦區完成了成片二級舊裏以下房屋改造。

  黃浦區是“二元結構”特徵最為明顯的中心城區之一:一邊是高樓大廈,一邊是簡屋陋室。高樓大廈越高,簡屋陋室就越扎眼。

  舊改被黃浦歷屆區委區政府視為最大的民生,上海舊改歷史上多個“第一”都誕生在黃浦區。1992年,斜三地塊探索運用了“土地批租”形式改造舊區,解決了當時舊改資金難的問題;2009年,建國東路390地塊在全市率先探索了“徵詢制、數磚頭、套型保底、解困納保”的舊改新機制,“陽光舊改”從此在全市推廣……

  創新與探索都指向破解舊改中的難點,為了讓舊改的速度快一些、再快一些,為了“不讓老百姓拎着馬桶奔小康”。

  舊改一路推進,留下的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黃浦區迎難而上,過去三年,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領導與支持下,一次次大膽創新,推動舊改“換擋加速”,想盡一切辦法加快民生改善。

  喬家路地塊是黃浦區老城廂居住環境最差的區域,近6000戶居民的舊改呼聲由來已久;但該地塊舊改徵收多年都推進緩慢,原因不少:建築密度大、拆遷成本高;保護建築多、規劃落地難;自建私房多,産權人多,家庭矛盾多……2019年,喬家路地塊探索了“市區聯手、政企合作、以區為主”的舊改新模式。“由市屬國有企業上海地産集團與區屬國企金外灘集團,共同組建以城市更新舊區改造為核心內容的&&公司,全方位參與喬家路等地塊的舊區改造工作。新模式一是解決了舊改資金難題,二是解決了風貌保護難題。”區舊改辦負責人説。

  舊改被稱為“天下第一難”,難就難在做群眾工作。居民迫切想改善生活,但安置方案可能與心理預期存在落差;家庭成員間的矛盾,導致意見不統一……能否凝聚人心、形成共識,成為舊改生效的關鍵性鑰匙。2019年,黃浦區在金陵東路(寶興裏)項目探索了群眾工作“十法”,打開群眾心結,走進群眾內心。

  舊改的根本目的是要讓老百姓獲益,提升獲得感與滿意度。過去三年,黃浦區舊改徵收總量超過了5.8萬戶,簽約生效比例更是屢創新高。去年,黃浦區22個項目中有16個項目二輪徵詢首日簽約率超過99%,其中6個項目超過99.5%、3個項目實現100%。

  這幾天,建國東路68街坊及67街坊東塊,已有很多居民在收拾家當了,早點搬離,入住新家,開啟新生活是當下每個舊改居民的心願。

  在完成成片二級舊裏以下房屋改造後,黃浦區即將啟動零星地塊舊改,上海高樓大廈下的“蝸居”終將成歷史……

【糾錯】 [責任編輯: 沈梅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4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