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什麼樣的建築能成“最美風景”

2022年06月17日 09:02:25 來源: 解放日報

    什麼才是最美建築?它不一定磅礡壯觀,也不一定流光溢彩。近日,在國內頭部建築設計單位華建集團開展的“最美項目”評選中,經過來自企業、高校的多位專家的評審以及大眾網絡投票,11個項目脫穎而出,其中7個上海項目不僅有新建場館,更不乏公園綠地、生態修復岸線等。

    兼顧空間美與公共性

    坐落在靜安平型關路和靈石路的靜安區檔案館新館“小而美”。它不僅是一座檔案館,而且被設計師們稱為“城市景窗”。臨近街轉角的建築外墻是透明的,身處室內的人們透過玻璃幕墻賞景,和城市産生連接。

    “我們在極其緊張的用地條件下,打造了這處複合型城市公共機構,除了檔案館,還要為大寧街道提供社區活動中心。”項目設計師告訴記者,室內還包含劇場、閱覽室、書畫教室和活動教室等各種多功能用房。

    在專家們看來,最美建築不僅體現在技術和創意上,還具備優秀的創作理念、影響力。還有兩處公共文化建築也入選“最美項目”,它們分別是上海圖書館東館和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新館,都兼顧了空間之美、功能性和公共性。

    作為全國最大單體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東館成了城市全新文化地標,是許多人口中“最不像圖書館的圖書館”。它呈倒梯形向下收縮,具有現代雕塑感,外墻由透明和乳白色玻璃構成,周身有樹林簇擁,如同一顆落入林間的“玉石”。

    在館內頂層的開放空間,只需透過落地窗,世紀公園的蔥鬱景色便盡收眼底。室內空間是現代藝術風格,錯層貫通的採光中庭使用全環繞木色格柵,原木色為主色調,白、淡灰、黑點綴其間,給人以清透溫和的感覺。上圖東館地上有7層,地下有2層,不同樓層針對不同人群進行布局設計。如一樓配備少兒區和為殘障人士服務的無障礙閱讀區,二樓是報刊閱讀區和為年長人群設計的樂齡閱讀區。

    用設計傳承文脈

    兩個“最美項目”展現了上海城市建設的方向,當城市空間接近飽和,城市更新、盤活存量資産成為新趨勢。

    在北外灘貫通和綜合改造提升工程中,黃浦江揚子江碼頭段對外開放,由三棟會議樓組成的“世界會客廳”憑藉獨特風貌,引來許多游人拍照打卡。和傳統會議廳的現代風格不同,“世界會客廳”有着紅青相間的清水磚墻,顯得古樸厚重,其中兩棟會議樓是由百年倉庫改造而來。

    北外灘在歷史上匯聚紗廠和碼頭,留下許多珍貴建築遺産。兩座碼頭倉庫是在本輪修繕中被重新發現,屬於“意外之喜”。經過各方專家評估,倉庫被保留下來,根據大型公共文化與會議活動中心的使用需求,進行修復性改造。

    如今漫步北外灘,游人們不再只是眺望對岸陸家嘴的摩天大樓,抑或是遠遠感受外灘萬國建築群的海派風光,以“世界會客廳”為核心的北外灘揚子江碼頭,正呈現歷史建築與城市天際線新舊交織的獨特風貌,延續這座城市的文化與記憶。

    營造人氣綠色空間

    無論是身在與江蘇交界處的青浦元蕩湖岸線,還是地處黃金地段的世博文化公園,無一不成為網紅打卡點。

    元蕩湖岸線位於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總長3.1公里,腹地寬度為80到200米。項目設計師介紹,整個岸線工程涉及改建和貫通,水生態修復可達30.5萬平方米。在保持現狀肌理的基礎上“退漁還濕”,對魚塘進行生態化改造,水下地形重塑,從而構建湖、灣、池、濕地、河等各種水體形態和凈化網絡。沿湖還增加了一條慢行道路,供市民濱水游憩。同時,結合金澤古鎮的“橋鄉文化”,新建了3座景觀橋梁,還對另一座橋進行改造,增加了復古元素。

    上海世博文化公園佔地2平方公里,是市中心規模最大的城市公園。2021年底開園的北園佔地85公頃,除了增添江南園林“申園”,對世博會保留的四大場館進行改造利用,設計師還針對園區環境,打造出綠色循環的活水系統,並對建設渣土進行回收再利用,將種植土壤全面換填,極大地改善了植物的種植環境。(記者 戚穎璞)

【糾錯】 [責任編輯: 許超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24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