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醫生剛拿到執醫證就捐骨髓救人
“患者情況危重,我可能是他目前進行治療的最佳選擇。治病救人是我選擇學醫的初衷,因此我沒有任何猶豫。”剛拿到執醫證不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95後醫學生王捷驍就對“治病救人”有了更真切的感受——前天,他作為上海第557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完成捐獻,用實際行動踐行“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醫學誓言。
今年是王捷驍考入上海交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八年制專業的第七個年頭。早在大二時,王捷驍參加學校組織的獻血活動,得知可以加入中華骨髓庫,便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樣本在骨髓庫中靜靜躺了5年,直到去年9月,被一位血液病患者“喚醒”了。因為各種原因,終於在今年完成捐獻。“不久前我剛剛拿到執醫證,這位患者可以算是我的第一個病人。我這個小醫生能夠在他生命里程中給予一份幫助,對我來説也意義重大。”
刻苦學醫,成績優秀,王捷驍還是一位馬拉松愛好者,2018年8月於巴彥淖爾完成半程馬拉松。2021年11月以群演身份參與上海市紅會、衛健委和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聯合製作的公益話劇《向陽而生》。
骨髓捐獻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和師長的鼓勵。王爸爸説:“孩子非常幸運,他選擇了一所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大學,同時又選擇了非常崇高的、救死扶傷的專業,救人一命,是快樂的事情,感謝學校給予孩子的教育和幫助。”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黨委書記瞿介明説,全國大概有幾百萬的捐獻者,但每年能配對成功的例數卻很少,“從某種程度上説王同學也是幸運的,幾十萬分之一甚至幾百萬分之一的成功率,他配上了,可以讓愛在血液裏流淌,讓愛為生命延續。”
2012年至今,上海交大醫學院共有1198名學生自願加入中華骨髓庫,王捷驍同學就是其中一分子。截至目前,交大醫學院已有7位同學配對成功完成捐獻。如今,王捷驍同學成為第8位,同時也是2022年上海第6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