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只此青綠》今年將再次在上海大劇院與觀眾見面
高髻青衣的少女們款款而行,在熱鬧的央視春晚舞&吹來一股清新之風。舞蹈詩劇《只此青綠》選段,除夕夜引來網友刷屏,“太美了!”事實上,央視春晚展示的僅是《只此青綠》眾多令人屏息場面的幾個瞬間。
“無名無款,只此一卷;青綠千載,山河無垠”,《只此青綠》採用時空交錯式的敘事結構,回顧名畫《千里江山圖》,重現大宋美學,開啟沉浸式“賞畫”體驗。劇情發生時間設定為現實中《千里江山圖》即將展出之際、也是千年之前少年畫家王希孟即將完稿之時,展卷人因對《千里江山圖》的潛心鑽研,走入畫家的內心,與這位只有寥寥數字記載的“天才少年”心心相印,探尋出《千里江山圖》“獨步千載”的偶然與必然。一輪明月朗照千年,兢兢業業的故宮博物院文博工作者與勤勉不輟的古代工匠共同繪成一幅情景交融的人文畫卷。
《只此青綠》去年全國巡演時,所到劇場,一票難求。以上海為例,《只此青綠》去年9月在上海大劇院首演結束,原定3場演出立刻加為4場,並商洽2022年檔期。今年它將再次在上海大劇院與觀眾見面。
《只此青綠》總編導周莉亞、韓真都是央視春晚老朋友。她們曾聯手執導上海出品的爆款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2020年央視春晚《永不消逝的電波》片段《晨光曲》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比較“青綠”與“電波”差異時,兩位編導説,“我們規避‘電波’痕跡,不想重復過去。《只此青綠》故事性不是那麼強,有更多留白與寫意。它與‘電波’共通處在於找到情感邏輯閉環,最後都要達到情感共鳴。”《只此青綠》元素基調回歸中國傳統美學,目之所及,粉黛青綠,“舞美及多媒體更為中國化,每一幀畫面都像古畫”。
央視春晚由於時間所限,只能展示《只此青綠》群舞,而整個舞蹈詩劇記述了名畫從誕生到保存、研究中種種難忘的記憶。它以“詩劇”為體裁,以“展卷、問篆、唱絲、尋石、習筆、淬墨、入畫”等篇章為綱目,觀眾跟隨一位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展卷人的視角,徜徉在富有傳奇色彩的中國傳統美學意趣之中。
《只此青綠》編導團隊深入采風,與文物專家促膝談心,才有舞&上美輪美奐的畫面。王希孟繪製《千里江山圖》時,北宋宮廷的高品質材料為畫作誕生提供重要的物質基礎。韓真記得,《只此青綠》在創作準備階段,與故宮工作人員近距離接觸,“他們拍攝《千里江山圖》,關掉燈,整幅畫泛着寶石般的光芒。工作人員手把手教我們如何執筆。可能觀眾看不見這些細節,但我們的道具都尊重原物大小。老專家説起古畫與掌故,言語輕描淡寫,然而一出手技驚四座,一下讓我們找到創作的情感維度,他們像宋代藝術家一樣保留着傳統匠人精神。”
近年,知名舞蹈作品片段頻頻出現在電視熒屏上和網絡上,收穫高關注度,其中包括周莉亞、韓真的不少創作。周莉亞認為,新媒體傳播舞蹈藝術,迅速擴張影響力,要求編導和舞者堅守初心,同時與時俱進,用好新的傳播介質,“舞蹈走齣劇場,亮相新媒體,雙方需要融合了解,相互尊重,比如更好的鏡頭處理。我們設計一個大跳動作,側面看是最好的,在劇場裏,觀眾能看到舞者全方位動作,但到了新媒體,如果鏡頭只截取舞者正面,看不到前腿,就錯失最好畫面”。正因如此,編導團隊與央視春晚導演組反復推敲,將最美的《只此青綠》展現在電視觀眾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