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想來上海,最大動力是參與原始創新
在新冠疫情極大催化全球對生命科學和生物醫藥産業的關注之時,2021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産業周昨天開幕。圍繞眾多熱點話題,無論是普通人關心的新冠病毒、腫瘤等健康挑戰,還是政府與企業關注的産業發展與政策走向,行業巨頭與科技大咖通過精心準備的演講,聯手為與會者獻上一場思維盛宴。
疫情陰影之下,研發有何新進展
疫情是本次大會繞不開的重要背景,也是能引起專家與公眾共同興趣的焦點話題。面對持續作亂的病毒,醫學界在推進哪些新應對?産業界將拿出什麼新方法?
受邀率先登&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介紹了中醫藥抗疫的新進展。他説,根據最新研究,中藥抗擊新冠肺炎的機理逐漸清晰起來,概括地説,就是通過合理調節免疫應答,既有效,又不過分。目前,我國篩選出的抗疫“三藥三方”,其成分可以抑制病毒複製,同時能預防“細胞因子風暴”,抑制患者轉為重症,保護器官不受損傷。
作為國內重要的核酸檢測試劑廠商,上海之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邵俊斌透露,目前已研發出全自動核酸檢測設備——除採樣環節外,其他都交給機器人,從而實現了24小時連續的無人化、自動化運轉,檢測效率較以往有了數十倍提升。目前,該設備的上市申請已由國家藥監局正式受理,一旦通過審評投入市場,那麼,未來一個城市就有可能更從容地應對突發的大規模核酸檢測需求。
面對病魔挑戰,還能期待哪些新藥
生命科學是一個能不斷創造奇蹟的學科。昨天,幾位頂尖學者向外界介紹了生物醫藥領域的幾項前沿探索。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成果並非高不可攀,事實上,距離造福千百萬人已經越來越近。
百濟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王曉東説,誘導多能幹細胞、也就是利用皮膚等體細胞克隆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細胞群,已成為極有前景的方向。該方法能創造出特殊的抗腫瘤免疫細胞,由於源於病人自身肌體,因此,可以精準“殺敵”。王曉東同時宣布,他的一位同事已發現了乙肝病毒受體,揭開了病毒感染肝臟的謎團。這一發現,為功能性治愈數以億計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帶來了希望。
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是當前最火熱的研究方向,其創始人之一、美國科學院院士、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卡爾·朱恩昨天也帶來了激動人心的報告:9年前一名因為白血病多次復發而生命垂危的小女孩,在接受他的CAR-T療法後,奇蹟般地康復,並健康生活至今。研究顯示,殺死癌細胞的CAR-T細胞在病人體內安全、持續地存活了10年之久。朱恩透露,他正在研究如何用更加工程化的技術,大幅提高CAR-T細胞的生産效率,最終希望能打造出一個自動化的“細胞流水線”,讓更多患者得到治愈的機會。
發展生物醫藥,我們做對了什麼?
中國和上海生物醫藥産業發展的強勁勢頭,受到全球矚目。昨天,許多頂級藥企的大佬受邀到會發表演講,對我們在生物醫藥領域取得成就的背後原因給出了有説服力的分析。
阿斯利康全球首席執行官蘇博科強調的是“創新”。他説,中國正迅速成長為科研強國,上海作為中國生物制藥聚集地,為阿斯利康這樣的企業提供了優沃的創新土壤。順應這一趨勢,阿斯利康在近期升級了位於上海的全球研發中心,將引入最先進的技術,並擴大團隊規模,以進一步凸顯上海在全球研發網絡中的重要地位。
勃林格殷格翰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高齊飛談的是“環境”。他説,上海在營商環境改革方面的進展讓他們非常振奮。事實上,在國內啟動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MAH)改革之初,上海市政府就支持該公司率先實現了MAH的突破,他們製造的一款腫瘤藥物在此後成功獲批,成為國內第一個由上市許可持有人採用合同生産模式獲批的創新藥。高齊飛説,此舉大大堅定了外企對在中國市場發展的信心。
摩根大通中國區首席執行官梁治文強調了金融支持。他説,從2018年港交所&&生物科技上市新規,到2019年在上交所科創板開板,金融領域的改革不斷點燃各方對創新藥的熱情,這為資本市場與産業界攜手改善健康、延長平均壽命留下了範例。
建設世界級産業集群,上海還應如何努力?
作為本次産業周的東道主,上海盛邀各路嘉賓“浦江論劍”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讓他們為建設世界級生物醫藥産業集群建言獻策。
在聯影集團董事長薛敏看來,世界級産業集群一是要看規模,二要看能力。一方面,這樣的産業集群,必須達到千億元甚至萬億元級別;同時,必須涌現出足夠多的世界一流企業。另一方面,上海要更注重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打造出一批具有世界級創新能力的企業,並不斷提升産業鏈的完備度。
羅氏制藥中國總裁邊欣説,目前全球最大20家制藥企業中的18家、最大20家醫療器械企業中的17家,都已在上海設立地區總部或研發中心,未來,上海要進一步發揮好龍頭企業的作用,構建更高水平的開放格局,強化前沿和源頭創新生態體系,更堅決地把中國企業帶向世界,將世界級企業吸引到上海。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李佳認為,進一步集聚人才是最重要的。雖然目前人才是上海的優勢所在,但對標上海的目標,還需要打造更加強大、堅實的人才底座,才能在此之上構建出世界級産業集群。李佳同時強調,吸引人才要靠強調原創,“有那麼多企業和人才之所以想來上海,最大的動力就是希望參與到激動人心的原始創新中。”(記者 張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