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華全媒+|上海:慢一點,很行!

2021年10月04日 08:57:20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上海10月3日電(記者王辰陽)慢行交通,包括步行交通和非機動車交通,而在節奏愈發變快的城市生活中,如何提升慢行交通的品質?上海市交通部門響應居民各類需求,在提升黨史學習教育實效的過程中,推出了《上海市慢行交通規劃設計導則》(以下簡稱導則)。

  在上海市楊浦區,記者看到根據導則整治後的四平路煥然一新。道路補充完善沿線部分缺失的人行道緣石坡道(殘疾人坡道);在交叉口行人過街較長的路段,增設二次過街駐足區,關注弱勢群體過街安全;對公交站&、乘客候車區重新進行無障礙設計;重新梳理沿線盲道系統,對沿線檢查窨井全部採用景觀井蓋隱形化處理,保證盲道的連續性……

上海市楊浦區四平路街景。新華社記者 王辰陽 攝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大家繼續堅持和發揚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通過基層黨建活動,傾聽群眾的呼聲,比如在道路中設置了約300米長的塑膠跑道,滿足社區居民對日常鍛煉、健身的訴求。”上海市楊浦區市政交通中心的工作人員吳佳雋説。

  上海市道路運輸管理局副局長戴敦偉&&,上海慢行交通將向“連續成網、空間複合、便捷接駁、人文關懷、特色彰顯”發展,着力打造最佳慢行環境,使之成為彰顯上海城市軟實力的一張重要名片。導則在編制中收集了500多份群眾意見,注重場景化應用,回應了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

  ——精細化滿足老年人和殘障人士的出行需求。在住宅區、菜場、公園等老年人出行集中路段增設人行道休息座椅,推進立體過街設施配套設置電梯的工作。

  ——改善軌道交通站點周邊慢行交通接駁環境。導則提出要豐富軌道交通站點的接駁元素。新建軌道交通站點&&口一定範圍內一體化綜合佈置公交站點、出租車候車點、非機動車停放設施等,打造“微樞紐”,幫助乘客方便快捷集散。

  ——解決非機動車停車難問題。導則要求規範非機動車停放,從停放點布局、停放調蓄、停放點設計三方面提出具體指引,挖掘停放潛能,適應外賣等業態發展,並與風貌環境協調。

  “導則的制定和執行,要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增加慢行交通的便捷度,方便人民群眾的日常出行,促進綠色交通、低碳環保。”戴敦偉説。

【糾錯】 [責任編輯: 文星月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22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