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頻道 國社@青海 本網原創 要聞 人事 廉政 政務 富媒體 光影青海
新聞

新華每日電訊|他用鏡頭見證青藏高原生態之變

2023-05-09 09:03:25 | 來源: 新華社

        來源:5月8日《新華每日電訊》

        新華社記者吳剛、柳澤興

        沙丘被白雪覆蓋,蒼茫一片,明暗中連綿起伏,一塊裸露的沙地格外顯眼,沙粒在太陽的照耀下閃著金光。20多只藏羚羊正朝沙漠行進,留下一串串腳印,像開在雪地上的花。輕輕按下快門,遠處的生態攝影師李善元記錄下這個精彩瞬間。

這是李善元2017年10月3日拍攝的作品《足跡》。(新華社發 李善元攝)

        這張名為《足跡》的照片是2017年10月3日拍攝的,拍攝地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昆侖山腹地的庫木庫裏沙漠。畫面留白之處令人心生靜謐,猶如一幅古典中國畫。這張照片一舉拿下2021年NWF(美國國家野生動物聯合會)國家野生動物攝影大賽哺乳動物組金獎,讓來自青海的李善元為更多人所知。

        為何取名《足跡》?李善元介紹,藏羚羊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曾慘遭盜獵,數量銳減。近年來,隨著我國生態保護和打擊盜獵力度的加大,藏羚羊野外種群數量從約7萬只增加到約30萬只,保護級別也從瀕危物種降級為近危物種。“藏羚羊一生遷徙,如同我們的人生,遇到過挫折,最終回到平靜,唯留下一串串足跡。這張照片展示的是青藏高原的野性之美,靈動的生命讓荒原一下‘活’了,讓人不由得想記錄,想創作。”

2020年7月5日,李善元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拍攝兔猻。受訪者供圖

        2020年獲俄羅斯國際野生動物藝術與攝影大賽動物行為組銀獎和優秀獎,2020年獲第56屆國際野生生物攝影年賽哺乳類動物行為組冠軍,2021年成功入選第28屆全國攝影藝術展……這位1962年出生于青海的“拿獎專業戶”,2010年才正式接觸生態攝影。

這是李善元2013年4月5日拍攝的兔猻。(新華社發 李善元攝)

        “剛開始,能拍到就很滿足,每次都要把記憶體卡拍滿、把相機拍沒電才肯罷休。”在一次次蹲點、拍攝、篩選照片中,李善元開始思考如何把野生動物拍得精彩。為了及時、近距離抓拍野生動物,節假日他都是在山裏或無人區度過。在無數次艱難跋涉、孤獨守候、反覆嘗試中,李善元拍攝的照片逐漸被認可。

這是李善元2013年6月2日拍攝的黑頸鶴。(新華社發 李善元攝)

        饒是如此,李善元告訴記者,每次拍攝都會有遺憾,“一看到野生動物就激動,特別是一些稀有物種。回來一看照片拍糊了,或者是機位沒選好,角度沒選對,就會特別失望。”

        在拍攝過程中體會到的動物間純粹的愛,是支撐李善元拍攝的重要動力。

這是李善元2019年8月14日拍攝的兔猻。(新華社發 李善元攝)

        李善元拍攝的照片中,兔猻數量最多。這種渾身毛茸茸的動物常棲息于沙漠、荒漠、草原或戈壁地區,能適應寒冷、貧瘠的環境,大小形似家貓,有一種“天然萌”。

這是2019年8月15日李善元拍攝的兔猻。(新華社發 李善元攝)

        朝陽初升,祁連山下的草原一望無垠。在一處小山坡上,一只兔猻媽媽正帶著三只幼崽玩耍,小兔猻們活潑好動,在草地上撒歡。突然,不遠處出現了一只藏狐,兔猻媽媽警覺地盯著藏狐,昂起頭,發出短促尖叫聲,兩只幼崽立即躍起前肢,奔向洞穴,另一只緊緊躲在媽媽身後,探出小腦袋,向外觀察。

這是李善元2019年8月15日拍攝的作品《當媽媽説跑步前進》。(新華社發 李善元攝)

        于是,一個蘊含著母愛主題的瞬間被定格。這幅取名為《當媽媽説跑步前進》的照片,一舉獲得第56屆國際野生生物攝影年賽哺乳類動物行為組冠軍。

        “我要看貓貓,我要看貓貓。”每當李善元在電腦前翻看照片時,兩個孫女總會撲到他身前,搖著他的胳膊要“看貓貓”,孫女口中的“貓貓”正是兔猻。

這是李善元2014年2月22日拍攝的兔猻。(新華社發 李善元攝)

        這時,李善元總會挑一些照片,給她們講照片中動物的故事,孩子們也聽得津津有味。“孩子還小,不知道這些動物的名字和保護野生動物的意義,但是這些會給她們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

        從接觸生態攝影開始,祁連山就是李善元攝影的“大本營”。李善元老家在祁連山腳下的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在那裏他度過了少年時代。小時候,家附近的山上有很多狍子、林麝、狼、野雞等,李善元常和這些動物打交道。

這是李善元2014年6月10日拍攝的赤狐。(新華社發 李善元攝)

        曾經,盜採、盜獵、無序開發,讓祁連山的生態環境快速惡化。“當時很多人到山上挖礦、打獵,傍晚就能看到他們拿著獵物回家。”李善元説,“我十幾歲的時候,山上除了野雞以外,其他的動物已經很少見了。”

這是李善元2016年8月1日拍攝的旱獺。(新華社發 李善元攝)

        這讓他格外痛心。從拍攝野生動物開始,他經歷了從“拍得到”到“拍得好”,再到“要讓照片有教育意義”的過程。他想用自己拍攝的照片向世人傳遞青藏高原野生動物的野性之美、母性之美和原真之美,以此喚醒更多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這是李善元2013年7月28日拍攝的艾鼬。(新華社發 李善元攝)

        如今,李善元成了祁連山國家公園的簽約攝影師之一。他經常給園區內的生態管護員傳授生態攝影技巧,為牧民攝影師的成長提供幫助。“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牧民加入生態攝影隊伍,天峻縣、玉樹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很多牧民也愛上了攝影。”李善元説。

這是2018年8月13日李善元拍攝的藏野驢。(新華社發 李善元攝)

        隨著生態保護力度不斷加大,祁連山的美給越來越多的攝影師提供了創作的機會。李善元的鏡頭已經難以“裝”下越來越多的動物:“動物的種群數量多了,種類也多了。現在只要進山,岩羊都是上百只的一大群;以前雪豹很稀奇,現在只要進入雪豹的活動地區,有恒心都能拍得到。”

這是2017年10月3日李善元拍攝的棕熊。(新華社發 李善元攝)

        圈內人常講:生態攝影,苦字當頭。背著幾十斤重的設備穿草原、跨林區,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爬冰臥雪都是常事。雖年歲漸長,李善元卻樂在其中。他用自己的鏡頭見證著青藏高原野生動物的美麗瞬間,見證著祁連山生態之變,更見證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生根發芽。

 

[責任編輯: 丁學良 ]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99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