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頻道 國社@青海 本網原創 要聞 人事 廉政 政務 富媒體 光影青海
行業信息

國家公園省·生態新高地——青海生態文明攝影大展

2021-10-25 17:56:05 | 來源: 中國文藝網

  為隆重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與中國文聯各團體會員單位密切合作,通過中華數字藝術城平台推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系列雲展覽,全面立體呈現文&&統豐富多彩的建黨百年主題文藝活動。

  10月25日,由中共青海省委統戰部和中共青海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國家公園省·生態新高地——青海生態文明攝影大展”線上展覽正式入駐中華數字藝術城。青海攝影人用影像記錄青海這片高天厚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場景,用一幀幀精美的圖片,唱響建設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的豪邁壯歌。快跟隨小藝,登錄中華數字藝術城一起線上觀展吧~

  (本次展覽線上展廳由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國文學藝術發展專項基金資助)

前 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的交合,在混沌蒼茫間,締造了純凈和聖潔——這是我們賴以生息的家園。

  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是青藏高原的核心區域,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也是北半球的氣候敏感啟動區,全球生態系統調節穩定和高寒生物自然物種資源庫。青海的生態地位特殊而重要,生態責任重大而艱巨,青海肩負着全面築牢國家安全根基,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任務。

  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青海為長江水系貢獻25%的水量,為黃河提供49%的水量,為瀾滄江提供17%的水量。青海的草原面積佔省域面積的60.5%,為保護生物多樣性、保持水土和維護生態平衡發揮了重要作用。

  青海山川縱橫,湖泊眾多,濕地廣袤,河流密布。良好的生態環境,孕育了青海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青海是千余種鳥類和眾多哺乳動物的棲息地,也是數千種野生植物的繁育地,野生動植物資源的種數超過全國總種數的三分之一。

  青海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漢、藏、回、蒙古、撒拉、土六個世居民族,在這裡安居樂業,創造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民族和睦相處,休戚與共的文明景觀。

  將敬畏還給自然,立豐碑於青山綠水,唱豪邁在高山大川,保護好生態環境是青海永久的責任。2021年7月,中共青海省委十三屆十次全會通過《關於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的行動方案》,確定了打造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的目標:到2025年,青海特色生態文明體系進一步完善,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取得系統性突破性標誌性成果;到2035年,青海特色生態文明體系全面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基本實現,生態文明高地基本建成;到本世紀中葉,青海特色生態文明體系融合深化,全面建成更加完備、更高水平、更具影響、更美形態的生態文明高地。

  科學的決策,換來大自然的回報,艱苦奮鬥,不負韶華。如今,青海大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昔日遠遁絕境的野生動物重返家園,成為青海的形象代言。在崑崙山下,在三江之源,處處綠草如茵,繁花似錦;在河湟谷地,在西海之濱,處處欣欣向榮,幸福和諧,一幅美好生活的壯麗畫卷。

  影像當為時代寫真,影像當為人民留影。今天,我們用鏡頭記錄青海這片高天厚土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場景,用一幅幅精美的圖片,展現青海生態文明建設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豐碩成果,共同唱響建設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的豪邁壯歌。

立體展廳

點擊二維碼

觀看展覽

進入展廳

 “國家公園省·生態新高地——青海生態文明攝影大展”線上展廳示意圖

 

作品展示

綠 水 青 山

《莽莽崑崙》 毛峻英

《通天河》 文德

《黃河魂》 李愛民

《阿尼瑪卿雪山》 李曉南

《雲上青海》 曹巨波

《門源風光》 孫惠章

《年保仙境》 依加

《七彩濕地》 白瑪次成

《色吾河風姿》 張有才

《多彩之樹》 張瑞欣

 

和 諧 共 生

《天梯》 石徑

《歡聚》 盛加元

《我們一起繡幸福》 尼瑪太

《盛裝》 傅建

《娶親》 馬國忠

《拔河》 馬東生

《草原騎(旗)手》 馬曉林

《黨旗下的宣誓》 何啟金

《馬背上的康巴人》 江永土登

《土族輪子秋》 官春明

生 靈 草 木

《生態阿尼瑪卿》 鬥改

《山巔隱士》 李應平

《勢均力敵》 石徑

《崑崙之魂野牦牛》 崔春起

《花毯上的玉虛峰》 王國臣

《藏野驢》 白瑪次成

《雪山隱士》 劉祥

《一家子》智巴

《鷹隼之戰》 卓梅旦久

《花開雪域》 拉然

[責任編輯: 潘彬彬 ]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94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