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銀川11月23日電(記者 馬思嘉)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是全國最大的易地生態移民集中安置區,自1998年在茫茫戈壁灘上開發建設以來,搬遷安置移民23萬餘人。近年來,福建省援寧工作組在紅寺堡打造14個閩寧示範村,成為引領紅寺堡區快速發展的模範村。
今年,福建省援寧工作組立足新發展階段,把促進閩寧示範村發展作為閩寧協作的基礎工程,着重打造弘德、同原、白墩、中圈塘四個村,圍繞加強村級組織建設、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産業等五項任務,促進閩寧示範村提檔升級。

發展特色産業、探索多元化增收、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是福建援寧工作組推進閩寧示範村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任務。以弘德村為例,福建援寧工作組依託弘德村實業有限公司,通過線上、線下銷售當地紅酒、黃花菜等農産品,為村集體創收24萬元;充分發揮弘德村作為第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的優勢,投入閩寧資金500萬元,建設弘德村田園綜合體項目,充分挖掘紅色教育資源,打造環線旅游現場觀摩研學點,已累計接待全國各地游客13000餘人,帶動紅寺堡區農特産品銷售200余萬元。
福建援寧工作組還積極引進福建省惠安縣鄉村優質資源,選取惠安縣示範村與紅寺堡區示範村結隊共建,深度參與規劃設計、基礎建設、産業發展等工作的調研謀劃與資金支持。如在白墩村,借助結隊的惠安縣達利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搭建的平台,與輞川鎮各村加強交流溝通,白墩村兩委班子開闊眼界、借鑒先進工作機制,提升了工作水平;在中圈塘村,通過與惠安縣輞川鎮許厝村結對共建,認真學習借鑒許厝村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特色農産品的先進模式,探索提出釀酒葡萄“1+3+N”三産融合發展模式,銷售金額超過100萬元。今年,中圈塘村吸引安徽德昌藥業入駐,帶動周邊村民種植中藥材,群眾收益達每畝8000元。
結合閩寧示範村地理環境、自然條件和産業發展的基礎,福建援寧工作組制定了發展總體規劃,確定以示範村基礎設施建設為主,進行了村莊環境綜合治理與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着力改善村民人居環境。如在白墩村,今年投入閩寧資金705萬元,改善鄉村人居環境;組織義務工和公益性崗位剷除雜草3000余畝,修復破損地埂、整修臟亂生産路肩、種植經濟樹種等,村容村貌明顯改善。
此外,福建援寧工作組始終把強化鄉村治理作為激活閩寧示範村發展內生動力的有力保障,有效嫁接福建鄉村治理經驗,切實維護鄉村社會穩定。如在白墩村,以黨建引領為旗幟,借鑒惠安縣輞川鎮輞川村做法,結合本村實際,推行“支部+網格+警格+X”的治理模式,實施“數字雲鄉村智慧治理”工程;健全管理制度、風險防範、激勵獎補、收益分配及議事決策機制;縱深推進民生服務、矛盾糾紛化解、政策法規宣傳等工作,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完)
責任編輯:張潔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