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頃碧波重現塞上——寧夏沙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成效觀察
2022-07-28 17:51:28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銀川7月28日電 題:萬頃碧波重現塞上——寧夏沙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成效觀察

  新華社記者趙倩

  幾百畝競相怒放的荷花,一眼望不到邊的蘆葦蕩,成群結隊嬉戲于水面的各色水鳥……炎炎夏日,來到首批國家5A級景區沙湖的湖東濕地,倣佛置身江南水鄉。

這是寧夏沙湖景區風光(2022年7月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沙湖位于寧夏銀川市以北42公里處的石嘴山市平羅縣境內,總面積80.1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積45平方公里,沙漠面積22.5平方公里,沙水相依。

  “好幾年沒來,這次感覺完全不一樣。環境更好了,特別是新開發的這片湖面,像水上公園。”平羅縣市民翟惠説。

遊客在寧夏沙湖景區湖東濕地遊玩(2022年4月3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正如老百姓所感受到的,沙湖已今非昔比。這源于一場湖水的“刮骨療毒”治理行動。

  本世紀初以來,沙湖景區迅速發展,遊客人次也隨之增長。但與此同時,沙湖的水體污染也越來越嚴重。“沙湖是封閉水體,蒸發量大、補給量小,且受周邊面源污染物和生態係統退化等影響,水生態係統脆弱、水質下降,一度達到劣Ⅴ類。”寧夏沙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梁楠説。

半沙半水的寧夏沙湖景區(2022年4月3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2016年,沙湖水質問題被中央環保督察組點名、責令整改。

  推進水質治理,找準污染源是前提,理清治理思路是“總鑰匙”。在多次深入排查後,寧夏農墾集團聯合環保部門在摸清沙湖內外污染源的基礎上,廣泛邀請區內外環保、水利等方面專家把脈會診,研究水質治理措施,並委託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編制水污染防治規劃,最終提出了“外部隔離、內部迴圈、水體置換、污水外遷、生態修復、綜合治理”的治理思路。

蒼鷺在寧夏沙湖景區飛翔(2022年4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這一思路落實到具體行動上是一串串可觀的數字:沿沙湖南側、西側建成13.2公里的防滲隔離溝和3.2公里隔離溝植被緩衝帶;修建320畝新沉砂池,對220畝老沉砂池實施了清淤擴容;新增蘆葦4000余畝,用生物措施消減總氮、總磷等污染因子……

  優美的生態環境是沙湖旅遊業發展的基礎。為徹底“刮骨療毒”,2018年10月,沙湖提前閉園停業,用100天實施重點區域湖底清淤水質凈化綜合治理。

這是寧夏沙湖景區鳥島觀光區(2022年4月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梁楠説,那段時間,集團在水域安裝了變壓器10臺,使用大流量水泵39臺,日均投入360人次、機械近150臺套,對環沙運河、鳥島周邊、假日酒店、老漁場周邊等重點區域分隔分段築壩排水,實施湖底底泥清淤,將湖底多年沉積的鳥類糞便、蘆葦和腐爛雜草等各種沉積物做到應清盡清,總清淤量150萬方左右。

遊客在寧夏沙湖景區遊玩(2022年4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截至目前,沙湖水質治理已投入資金超過3.2億元,水質得到逐年改善,由2016年的劣V類提升至2021年的Ⅲ類。同時,監測數據顯示,湖水生態係統逐步恢復,沉水植物面積比三年前增加30%,湖中水生植物恢復多達15種;生物多樣性明顯增強,鳥類品種由2011年的178種增加到目前的210多種。

候鳥在寧夏沙湖景區棲息覓食(2020年4月2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在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基礎上,寧夏農墾集團也全面升級景區旅遊産品,包括豐富湖東生態觀光遊、完善湖中深度體驗遊、布局湖西休閒度假遊等方面。2021年,沙湖景區全年接待遊客10.7萬人,實現經濟收入1600萬元。

遊客在寧夏沙湖景區乘坐遊船觀鳥遊覽(2019年6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為建立沙湖水質治理長效化常態化機制,自今年起,寧夏農墾集團開始實施“大沙湖區域生態導向開發項目”,按照“五水統籌、係統治理、治保用育、融合發展”的思路,建設國家級濕地保育及健康養殖區、低碳高效産業發展區和一種兩養農旅結合産業發展區,打造大沙湖“山水林田湖草沙”全生態元素體驗目的地和休閒、運動、康養旅遊目的地。目前,該項目已列入第二批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試點項目。(完)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