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個重點産業調研報告之六】強根基補短板揚優勢 打造全國新材料“大工廠”——寧夏新材料産業發展調查
2022-04-11 09:23:03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記者任瑋

  近年來,寧夏依托自然稟賦、能源保障、産業基礎等多重優勢,加速推進新材料産業發展,為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提供堅實産業支撐,並提出在“十四五”期間將寧夏打造成全國新材料産業“大工廠”“大基地”。目前“跑步”前進的新材料産業面臨四大問題和挑戰,仍待進一步完善産業配套、增強集群效應、強化科技賦能等,提升産業高品質發展成色。

  憑借優勢 加速向“新”而行

  虎年新春,在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寧夏百川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鋰電材料迴圈一體化産業集群項目建設正酣,這是寧夏新材料領域首個以産業集群為單元規劃的項目。

  “目前5萬噸針狀焦、1萬噸石墨化、5000噸負極材料生産線已陸續投産,1.2萬噸鋰電池回收、2萬噸磷酸鐵、6000噸磷酸鐵鋰及二期1萬噸石墨化生産線已進入設備安裝階段,二期2萬噸負極生産線即將開始設備安裝。”寧夏百川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曹聖平説,項目建設加速推進,將逐步打通鋰電正負極材料産業鏈,並向上下遊體係延伸,最終實現産業鏈條閉環。

銀川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的單晶矽棒生産車間。(銀川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供圖)

  在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寧夏鑫晶盛電子材料有限公司的工業藍寶石晶體制造加工項目,已完成576臺300公斤級藍寶石晶體生長爐安裝。寧夏中環光伏材料有限公司50GW(G12)太陽能級單晶矽材料智慧工廠項目,前不久迎來首顆G12單晶順利下線,項目主打産品G12單晶矽片能夠有效提高光電轉換率及産出功率。

  天津中環、藍思科技、隆基綠能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相繼落戶;曉星年産36萬噸氨綸、中環50GW單晶矽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産;東方希望光伏一體化、寶豐電池及儲能集裝係統等一批重大項目加緊建設……在寧夏,新材料産業去年完成投資187億元,兩年累計完成320億元、平均增長30%以上。

寧夏盾源聚芯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産的單晶矽棒。(銀川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供圖)

  作為寧夏主要發展的九個重點産業之一,新材料産業依托自然稟賦、能源保障、産業基礎、政策機遇等多重優勢“跑步”前進。截至2021年底,寧夏新材料規上企業增至100多家,工業産值超過1200億元、近兩年平均增長30%以上,佔全區規上工業總産值20%、近兩年提高了7個百分點。

  記者從寧夏新材料産業高品質發展工作推進小組獲悉,通過招大引強、延鏈補鏈等舉措,寧夏已建成光伏産業、鋰離子電池産業等一批特色優勢産業鏈,形成光伏材料、鋰離子電池材料、高性能金屬材料、特色精細化工材料等一批産業集聚區。新材料産業呈現出主業突出、多元發展、集約協同的態勢。

  據寧夏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褚偉介紹,“十四五”期間,寧夏將聚焦高性能金屬材料、化工新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電池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重點領域,培育打造7條優勢特色産業鏈,構建“一核五群”新材料産業發展新格局。

  “到‘十四五’末,寧夏新材料産業將實現産值20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0%,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500億元以上、年均增速達到10%以上,努力建成全國新型材料的‘大工廠’‘大基地’。”褚偉説。

  對標先進 面臨“成長煩惱”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寧夏新材料産業布局已初步形成,産業基礎扎實,發展勢頭強勁。但整體上仍處于快速“長身體”,亟待“強筋骨”的成長階段,主要面臨四大問題和挑戰:

  一是面臨擴規與降耗的矛盾。伴隨新材料産業規模不斷擴大,今後幾年寧夏即將投産、引進一批新項目,短期能耗總量增長較快,能耗指標將會成為制約新材料産業加快發展的重要因素。

  同時,一些業內人士反映,國際市場對我國出口鋰電池、光伏組件等新材料産品生産使用綠電的佔比要求逐年提高,造成新材料産業對清潔能源開發的需求增大,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將面臨減少“碳足跡”等方面的新挑戰。

  二是面臨産業配套“三多三少”問題。近兩年,寧夏在新材料産業布局中引進了一批産業鏈配套項目和企業,但前端多後端少、低端多高端少、空白多配套少等共性特徵較明顯。現有産業鏈、供應鏈上仍有不少中斷點、堵點、盲點,企業間經濟協作、産業間橫向融合也不夠係統。

  “在南方,我們生産所需的一些特殊配件可以做到零庫存,隨時打個電話就有園區的配套企業送過來。但在寧夏找不到這樣的配件企業,我們專門存了一倉庫約500萬元的五金配件。”一位來自東部地區的新材料企業負責人坦言,隨著新材料産業發展,産業配套將面臨越來越多高端化、個性化的需求。

  三是面臨科研投入不足、創新能力不強等突出短板。目前寧夏一些新材料企業雖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但其核心研發中心基本都在外地,本地能為産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的高校、科研院所等資源較少,企業整體創新能力不足。

在寧夏新材料現代産業學院,學生正在老師指導下進行技能操作。(新華社記者任瑋 2月10日攝)。

  一些企業負責人反映,寧夏經濟欠發達、地處偏遠、人才政策競爭性較弱,企業招工“難招也難留”,高層次創新人才較少,技術熟練工人也緊缺。隨著一批重點項目陸續投産,企業用工缺口將進一步擴大。另外,新材料産業多集中在城郊工業園區,普遍交通不便,缺乏休閒娛樂等基礎設施,沒有“留住人才”的硬體環境。

  四是面臨資金短缺、抗風險能力較弱等制約。一些新材料企業缺乏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産品和技術,在高端産品領域不具備競爭力。加上近兩年受國外疫情影響,部分新材料企業産品出口受挫,抗風險能力弱的短板凸顯。一些重點項目建設周期較長,短期內難産生經濟效益,企業資金缺口較大,且市場周期走向不確定性因素較多。

  多維“補鈣” 科學“強筋壯骨”

  業內人士認為,寧夏還需從科學規劃、政策支撐、創新驅動等方面多舉措發力,增強新材料産業發展的後勁、韌勁、闖勁,推動産業向高品質發展目標邁進。

  首先,在優化産業布局上再發力。打造一批主業突出、特色鮮明、帶動性強的新材料園中園、集中區,推動形成優勢互補、分工合作、協同發展的産業格局。積極研究産業前沿,分析研判市場需求,根據産業發展態勢、項目建設進度、招商引資成效,不斷完善産業發展規劃。

  據寧夏新材料産業高品質發展工作推進小組相關負責人介紹,寧夏將圍繞光伏材料、鋰電池材料、高性能纖維材料等5個優勢特色領域,分領域編制全産業鏈鏈條規劃,構建連接上下遊、協同左右鏈的産業生態。並指導龍頭企業研究編制全産業鏈發展及配套協作戰略規劃,引導上下遊、大中小企業圍繞核心項目發展配套産業。

  其次,在釋放政策紅利上下功夫。抓住寧夏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契機,在國家政策基礎上進一步形成完善配套的政策體係,解企業燃眉之急、後顧之憂,為新材料産業高品質發展提供政策驅動力。

  據了解,寧夏將研究出臺支援新材料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若幹措施、增強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獎勵辦法,完善落實重點新材料産品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研究制定單位産品能源消耗限額標準、産業鏈供應商目錄清單等,讓好政策成為企業發展的硬支撐。

  第三,在招大引強、招群引鏈上求突破。精準招引新材料“鏈主”企業,引進培育一批鏈條企業,圍繞高端補鏈、終端延鏈、整體強鏈發力,推動形成主業突出、鏈條完整、協作密切、融合發展的産業體係。

  記者從寧夏工業和信息化廳了解到,下一步,寧夏將在新材料每個特色産業鏈條上扶持1-2個主業突出、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發布補鏈項目、産品供需、技術需求3個目錄,吸引産業鏈上下遊的中小企業集聚,推動大中小企業在新材料産業發展中實現融通發展。

  第四,在科技賦能、創新驅動上挖潛力。寧夏北方高科工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斌等業內人士建議,寧夏發展新材料産業,要激發企業創新主體活力,引導企業加大科研投入,挖掘創新潛能,也要善于“借用外腦”克服“先天不足”。比如,用好東西部科技合作機制,支援企業與東部地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聯合建設産學研基地,與行業領先的專家團隊合作開展課題研究、産品研發等,並鼓勵引導新材料企業把研發機構、創新平臺設在寧夏,帶動相關領域科創水準整體提升。(完)

責任編輯:姜雪城